在特定的情況下,善意的謊言同樣美麗,因為它源於我們的善良和友好。
有一位朋友,是一家醫院的主治醫生。一天正在吃晚飯的時候,他的電話突然響了,原來是值班醫生說剛剛送進一個重病人。這位醫生朋友二話沒說,放下筷子就跑了出去。
他來到醫院,見到傷者著實被嚇了一跳,原來傷者膝蓋以下肢體已經體無完膚,且全身是血,發出令人驚恐的嘶叫。這個人意識模糊、眼神呆滯,好像快要死了,任何人見到他的樣子,都會被嚇壞,都會認為已經救治無望。
這個人還能救得活嗎?這時,這位醫生朋友打了他一巴掌,大聲喝道:“堅強一點!這一點傷算得了什麼!我馬上就會把你治好的,你一定要撐下去。”
醫護人員立即將傷者抬到了手術室,過了大約一個半小時之後,朋友從手術室走了出來。
事後,我問朋友:“你見到傷者時,你真的以為那樣的傷算不了什麼嗎?”
他說:“當時我心中的第一個念頭是‘糟了,他恐怕是沒救了’,因為大量出血,腰也扭斷了。”
“那麼你不是在說謊嗎?”
“是啊,醫生是不應該說謊的,但有時卻不得不如此,我也感到很為難。”我的朋友接著告訴我,“我認為圓謊是成為名醫的條件之一,像剛才的情形,如果我老實說‘哇,這麼重的傷,一定沒有救了’,他大概會當場就死去。話又說回來,這也是為了傷者好,所以醫生為了治患者的病不得不說謊。”
第二天,打電話向他詢問傷者的情形,幸運的是傷者逃過了死亡的一關。如果按常理看醫生的說謊,顯然委屈了醫生,在特定的情況下,說謊反而於事有益。
善意的謊言,在人際交往中幾乎是不可缺少的,有些人宣稱自己從來不說謊,這句話本身就是謊話,當我們得知親人病重時,當我們獲知朋友遭難時,我們就時常會說一些與實際情形完全不符的謊話。從這個意義上看,世界上沒有不說謊的人。許多謊話在形式上與人際間真誠相處的原則不相一致,但在本質上卻吻合於人的心理特征和社會特征。人都不希望被否定,人都希望猜測中的壞消息最終是假的。為了人們許多合理的願望暫時不至於落空,謊言就開始發揮作用了。
真正能說好假話並不比說真話容易,首先,我們應消除對謊言的偏見和罪惡感,這樣我們才能把善意的謊言說好。但是,說善意的謊言必須遵循兩條規則:
——善意的謊言是無法真實時的一種真實。
當我們無法表露自己的真實意圖時,我們就選擇一種模糊不清的語言來表達真實。比如當一位女友穿著新買的時裝,問我們是否漂亮,而我們覺得實在難看時,我們便開始用模糊的語言,回答說:“還好。”“還好”是一個什麼概念,是不太好或是還可以?這就是善意的謊言中的真實。它區別於違心而發的奉承和諂媚。
——合情合理。
合情合理是善意的謊言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許多善意的謊言明顯是與事實不符的,但因為它合乎情理,因而也同樣能體現我們的善良、愛心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