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別嫌小。

美國卡爾森公司首席執行官M.納爾遜提出永遠別嫌小的觀點,被人稱之為納爾遜原則。

對於職員的微笑,沃爾瑪規定,員工要對三米以內的顧客微笑,甚至還有個量化的標準:“請對顧客露出你的八顆牙”。為提高服務,沃爾瑪規定員工必須認真回答顧客的提問,而且永遠不要說“不知道”。還規定,員工即使再忙,都要放下手中的工作,親自帶領顧客來到他們要找的商品前麵,而不是指個大致方向就了事。正是注重了這些細微的小事、細節,才締造了強大的沃爾瑪帝國。

日本東京貿易公司有一位專門負責為客商訂票的小姐,她給德國一家公司的商務經理購買往來於東京、大阪之間的火車票。不久,這位經理發現了一件趣事:每次去大阪時,他的座位總是在列車右邊的窗口;返回東京時又總是靠左邊的窗口。經理問小姐其中的緣故,小姐笑答:“車去大阪時,富士山在您右邊,返回東京時,山又出現在您的左邊。我想,外國人都喜歡日本富士山的景色,所以我替您買了不同位置的車票。”就這麼一樁不起眼的小事使這位德國經理深受感動,促使他把與這家公司的貿易額由400萬馬克提高到1200萬馬克。

1950年,美國企業管理學家戴明博士被占領日本的美軍司令麥克阿瑟將軍舉薦給了日本企業界,向日本企業家傳授企業管理的“福音”。這個在本國不太受重視的管理學家在日本卻大受歡迎,被日本鬆下、索尼以及本田等眾多企業和企業家奉為管理神明。在他的影響下,日本這個一無資源、二無市場、三無創新技術的小國在戰後奇跡般地崛起了,成為舉世矚目的經濟強國。為表彰戴明博士為日本經濟騰飛做出的傑出貢獻,日本天皇授予他“神聖財富”勳章。

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使美國企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經濟形勢極為低迷。為什麼日本人行而我們不行?為解開答案,美國人找到了戴明,向他發問:

你究竟教給日本人什麼“秘訣”,使日本的工業這麼快崛起?

戴明說:“也沒有什麼,我隻是告訴日本人,每天進步1%。”

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答案。但正是這個“每天進步1%”,才造就了日本經濟騰飛的奇跡。苟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它與戴明博士說的是同一個道理:凡事皆是由小至大,小事不願做,大事就會成空想。集腋成裘,要成功,必須從小事做起。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中,公司規模日益擴大,員工更是成千上萬,其分工也越來越細,其中能夠從事決策的高層主管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員工從事的是簡單煩瑣的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也正是這一份份平凡的工作和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才構成了公司卓著的成績。同樣,立大誌,幹大事,精神固然可嘉,但隻有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心思細致,注意抓住細節,才能養成做大事所需要的嚴密周到的作風。以認真的態度做好每一件小事,以責任心對待每個細節。這樣,你付出的是細心,得到的卻是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