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別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滿足了別人的需求,你就成功了全部。
阿爾巴德定理是指:一個企業經營的成功與否,全靠對顧客的要求了解到什麼程度。看到了別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滿足了別人的需求,你就成功了全部。該定理是由匈牙利全麵質量管理國際有限公司顧問波爾加·韋雷什·阿爾巴德提出的。
1983年,在美國奧斯汀的德州大學裏,有一個十七八歲學醫的叫戴爾的大學生,他當時很喜歡電腦。一段時間後,他決定用電腦賺錢。戴爾買來一些舊電腦,然後把電腦升級後賣給同學、教授。這種舊電腦的升級“生意”使他第一年就賺了50000美元。戴爾感覺自己的事業要開始了,他決定休學創業。
戴爾成功的秘訣就是以客戶為導向,就是實行全方位覆蓋客戶購買要素的生產和營銷策略。客戶有什麼樣的需求,生產和銷售人員就提供什麼樣的產品,對於生產商來講,就是“以銷定產”。
戴爾在早期開辦公司的時候,就已經突破了傳統的“4P”模式。戴爾說:
每個消費者的需求是不同的:學生可能錢比較少,要的內存比較小;教授相對比較有錢,他要的內存可能比較大,所以應該是客戶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
我們來看看戴爾是如何滿足客戶需求的:一是突破了以往那種通過大批量生產來降低價格的觀念,提出了要根據客戶的需求來定製產品。二是通過分銷渠道雖然有好處,可以讓產品廣泛分布,但是代理商一定要賺得到錢,產品價格相應就會提高。如果采用直接銷售,消費者會因為產品價格便宜,又能夠得到直接的服務,而願意直接從他這裏買,而不從分銷商那裏買。拋棄代理商,直接進行銷售,為消費者創造價值。三是直接給客戶提供上門的服務。以前戴爾在大學時就是這樣做的,客戶有問題給他打個電話,他馬上就上門修好了,而不需要把電腦送過來。提供上門的服務,解決了客戶維修的問題。
了解、需求、相信和滿意是客戶采購的四個要素。當這四個要素具備的時候,就意味著客戶將會進行采購。全方位了解、掌控顧客的需求,其實就是倡導以客戶為導向的生產和營銷模式。所謂以客戶為導向的生產和營銷模式,就是生產和銷售活動緊緊圍繞著客戶采購的四個要素,而不是隻按某一個要素進行,這樣就能全方位地滿足客戶的要求,在競爭中取得優勢。
客戶基本需求可以大致概括如下:
①受歡迎的需求。
②及時服務的需求。
③感覺舒適的需求。
④有序服務的需求。
⑤被理解的需求。
⑥被幫助的需求。
⑦受重視的需求。
⑧被稱讚的需求。
⑨被識別或記住的需求。
⑩受尊重的需求。
⑩被信任的需求。
⑩安全及隱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