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溝通始於聆聽,終於回答。

英國管理學家L.威爾德提出:人際溝通始於聆聽,終於回答。後來被人稱為威爾德定理。下麵講一個關於漁夫與商人的故事。

一個到海邊度假的商人站在一座小漁村的碼頭上,看到載著一個漁夫的小船靠岸。船裏放著一些看起來很新鮮的大魚,商人誇讚漁夫說他的魚很大很新鮮,並問他捕這些魚要花多長時間。

漁夫回答說:“先生,用不了多長時間,我才駕船出海幾小時而已。”

商人有點困惑地說:“顯然你捕魚的功夫非常好,你為何不多捕一點呢?”

漁夫笑了起來:“我幹嗎要那樣做呢?我需要多餘的時間做點別的事。”

商人又問:“那多餘的時間你用來做什麼?”

漁夫說:“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我跟孩子玩耍,陪老婆睡午覺,每晚到村裏跟朋友喝喝小酒,唱唱歌。我的生活過得美滿又充實。”

商人嘲笑地說:“哦,你實在是目光短淺。”他拋出名片:“我能幫助你。依我的看法,你應該每天多花一點時間打魚,用賺的錢換一條大一點的船。不出多久,你又可以賣掉大船,再買幾艘船,最後你可以自己做生意。你必須雇更多的漁夫,當然,這你不用擔心,我剛好認識人能幫你招聘漁夫。”

這時,商人忙拿出筆紙畫著圖表。“幾年後,”他繼續說:“與其把魚賣給中間人,不如直接賣給加工廠,最後你可以自己開罐頭廠。這樣,你就能控製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當然,你還必須撤離這個小漁村,在市中心找個合適的地點,你知道,你必須擴大你的市場占有率。也許你會搬到更大的城市,在那裏你可以完全掌握成功且不斷擴大你的生意。”商人說得有點上氣不接下氣,他稍微停頓一下,等著漁夫對他的意見表示感激。

漁夫思考了一會說:“先生,這要花多久時間呢?”商人忙著按計算機和在紙上做筆記,然後回答說:“哦,大概……十五到二十年吧。”“先生,這然後呢?”

商人笑著說:“問得好,當時機對了,我會很高興給你建議,你可以把公司上市,然後出清你手上的股票,你就會變得很有錢。你可以賺上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先生,幾百萬幾千萬嗎?”

漁夫揉著臉頰問道:“那麼,接下來呢?”

商人說:“嗯,最後你可以很有錢的退休,選擇一個你和家人想要的生活環境,比如說,你可以搬到你喜歡的小漁村住下。你愛做什麼就做什麼,你可以陪孩子玩,中午陪老婆睡覺,每晚到村裏和朋友喝個小酒,唱唱歌,你可以有個美滿又充實的生活。”

漁夫歇了一會兒說:“先生,謝謝你給我的建議,不過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想我還是省下這十五年,過我現在的生活好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商人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為漁夫描繪未來的發展藍圖,而沒有真正聆聽漁夫的心聲,再加上商人溝通方式的死板,所以溝通沒有任何效果不難理解。

我們再來看看“三個小金人”的故事,從中,也許我們還能夠得到另外的啟發。

曾經有個小國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金碧輝煌,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不厚道,同時出了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怎麼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彙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

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

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裏,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裏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老天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於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傾聽也是有技巧的,讓對方知道你在注意聽是很重要的。以下有10種增進傾聽技巧的方法:

1.消除外在與內在的幹擾

外在和內在的幹擾,是妨礙傾聽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改進聆聽技巧的首要方法就是盡可能的消除幹擾。必須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對方的身上,才能掌握對方的肢體語言,明白對方說了什麼、沒說什麼,以及對方的話所代表的感覺與意義。

2.鼓勵對方先開口

首先,傾聽別人說話本來就是一種禮貌,願意聽表示我們願意客觀地考慮別人的看法,這會讓說話的人覺得我們很尊重他的意見,有助於我們建立融洽的關係,彼此接納。其次,鼓勵對方先開口可以降低談話中的競爭意味,說話的人由於不必擔心競爭的壓力,也可以專心掌握重點,不必忙著為自己的矛盾之處尋找遁詞。再次,對方先提出他的看法,你就有機會在表達自己的意見之前,掌握雙方意見的一致之處。傾聽可以使對方更加願意接納你的意見,讓你再說話的時候,更容易說服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