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主管如果不能互相信任,任何集體領導都不會有好的效果。

英國BL有限公司前總裁M.艾德華稱:高級主管如果不能互相信任,任何集體領導都不會有好的效果。這句話被很多企業管理學家稱為艾德華定理。

下麵的例子很好的說明了艾德華定理,就叫“雙頭鳥的悲劇”吧!

從前,某個國家的森林內,住著一隻雙頭鳥,名叫“共命”。這隻鳥的兩個頭“相依為命”。遇事向來兩個“頭”討論一番後,才會采取一致的行動,比如到哪裏去找食物,在哪兒築巢棲息等。

有一天,一個“頭”不知為何對另一個“頭”發生了很大誤會,造成誰也不理誰的仇視局麵。其中有一個“頭”,想盡辦法和好,希望還和從前一樣快樂地相處。另一個“頭”則睬也不睬,根本沒有要和好的意思。

後來,這兩個“頭”為了食物開始爭執,善良的“頭”建議多吃健康的食物,以增進體力;但另一個“頭”則堅持吃“毒草”,以便毒死對方才可消除心中怒氣!和談無法繼續,於是隻有各吃各的。最後,那隻兩頭鳥終因身體內積攢過多毒素中毒而死。

如今,每位明星都有經紀人或者助理,想想,如果他們不能很好的和自己的經紀人或者助理合作,他們也許很難順利地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又怎能讓自身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呢?

曾經有人采訪比爾·蓋茨成功的秘訣。比爾·蓋茨說:因為又有更多的成功人士在為我工作。陳安之的超級成功學也提到:“先為成功的人工作,再與成功的人合作,最後是讓成功的人為你工作。成功的人很多,但在我生活中我不認識,也沒有辦法去為他工作,而讓成功的人為我工作,在現階段,我更沒有這個實力。”

能夠相互合作,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那麼,一般善於合作的人具備哪些特點呢?

1.不甘心

21世紀,最大的危機是沒有危機感,最大的陷阱是滿足。人要學會用望遠鏡看世界,而不是用近視眼看世界。順境時要想著為自己找個退路,逆境時要懂得為自己找出路。

2.學習力強

學曆代表過去,學習力掌握將來。懂得從任何的細節,從所有的人身上學習和感悟,並且要懂得舉一反三。學習,其實是學與習兩個字。學一次,做一百次,才能真正掌握。學、做、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隻有達到教的程度,才算真正吃透。而且在更多時候,學習是一種態度。隻有謙卑的人,才真正學到東西。大海之所以成為大海,是因為它比所有的河流都低。

3.行動力強

隻有行動才會有結果。行動不一樣,結果才不一樣。知道不去做,等於不知道,做了沒有結果,等於沒有做。不犯錯誤,一定會錯,因為不犯錯誤的人一定沒有嚐試。錯了不要緊,一定要善於總結,然後再做,一直到正確的結果出來為止。

4.要懂付出

要想傑出一定得先付出。斤斤計較的人,一生隻得兩斤。沒有點奉獻精神,是不可能創業的。要先用行動讓別人知道,你有超過所得的價值,別人才會開更高的價。

5.有強烈的溝通意識

溝通無極限,這更是一種態度,而非一種技巧。一個好的團隊當然要有共同的願景,非一日可以得來,需要無時不在的溝通,從目標到細節,甚至到家庭,等等,都在溝通的內容之列。

6.誠懇大方

每人都有不同的立場,不可能要求利益都一致。關鍵是大家都要開誠布公地談清楚,不要委屈求全。相信誠信才是合作的最好基石。

7.有最基本的道德觀

曾經有一個記者在家寫稿時,他的四歲兒子吵著要他陪。記者很煩,就將一本雜誌的封底撕碎,對他兒子說:“你先將這上麵的世界地圖拚完整,爸爸就陪你玩。”過了不到五分鍾,兒子又來拖他的手說:“爸爸我拚好了,陪我玩!”

記者很生氣:“小孩子要玩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說謊話就不好了。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拚好世界地圖!”

兒子非常委屈:“可是我真的拚好了呀!”

記者一看,果然如此:不會吧?家裏出現了神童?他非常好奇地問:“你是怎麼做到的?”

兒子說:世界地圖的背麵是一個人的頭像。我反過來拚,隻要這個人好了,世界就完整了。

所以做事先做人。做人做好了,他的世界也就是好的。

從這一定理我們也能看出,任何有關聯的兩個人,都應該相互信任,相互扶持,相互幫助,比如:在一個組織內,如果領導之間的合作沒有處理好的話,組織的命運就值得擔憂了。有好的領導集體,才會有好的集體領導;在一個班級中,如果各個班幹部之間不能很好的配合,舉辦各類活動總是意見不統一,相信活動一定不會成功,更不會有人認為這是一個團結上進的班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