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人體蛋白的8種氨基酸,隻要有一種含量不足,其他7種就無法合成蛋白質。
組成人體蛋白的8種氨基酸,隻要有一種含量不足,其他7種就無法合成蛋白質。在自然界,所有動植物的組織中都含有蛋白質,凡是含有蛋白質的有機物都是由氨基酸構成的。目前,有些食品的宣傳中強調含有17種氨基酸,這種提法並不確切。因為你隨便摘一片樹葉,也可測定出17種氨基酸來。一種食物的營養價值除了看它所含的營養成分外,關鍵不是含不含有氨基酸,而是其中必需氨基酸占的比例和氨基酸之間的比值即氨基酸的模式是否合理。所謂氨基酸模式是指,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除要有一定數量外,它們之間還要有一定比例,以滿足合成蛋白質的要求。膳食中蛋白質越接近人體蛋白質的組成,越易被機體吸收和利用,其營養價值就越高。
其實,氨基酸組合效應講的是一個協調問題。比如,在係統管理與決策時:
1.要全盤統籌,認識到諸要素都起到重要作用;
2.不能厚此薄彼,甚至人為地忽略掉某一環節的存在;
3.在即將作出決定時,最好再次重點分析一下薄弱環節的影響力。
2000年3月,號稱給全球通信業帶來革命的銥星公司向紐約破產法庭提出了破產清算申請,宣告公司正式破產。
銥星公司是由以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為首的幾家國際公司組建的一個財團公司,這家公司經過近十年的策劃於1999年1月開始正式運營。銥星公司總共投入了50億美元組建一個覆蓋全球的低軌道衛星網絡,為世界各地的用戶提供衛星電話服務。該公司的銥星電話價格高達3000美元,通話費用高達每分鍾7美元,一般用戶很難承擔。連美國國防部這樣為數不多的大客戶,也隻購買了800部銥星電話。由於公司的設備和運營費用過高,致使公司負債累累,終於因債務過多而破產倒閉。
銥星公司的教訓是:技術和市場是缺一不可的,隻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麵,必然導致失敗。
企業作為獨立的組織而存在,影響企業價值觀的因素很多,企業目標、組織形式、規章製度、行為規範、成員與組織的關係,都是強有力的客觀影響因素。例如,個人在組織中的地位越高,對企業價值觀的影響越大,領導者之所以能夠轉變企業原有價值體係,是因為他能對企業的一切活動施加影響,是企業運轉過程的真正權威,他的戰略性決策和操作性管理決定著企業的興衰。大部分企業的成功就在於全體員工能夠分辨接受和執行組織的價值觀。一個人隻有融入社會才能有所建樹;社會離開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也不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