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累壞了的主管,是一個最差勁的主管。

古狄遜定理是由英國證券交易所前主管N.古狄遜提出的。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不少管理者常常忙得焦頭爛額,恨不得一天有48小時可用;或者常常覺得需要員工的幫忙,但是又怕他們做不好,以至最後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攬。雖然一個稱職的管理者最好是一個“萬事通”,但一個能力很強的人並不一定能管理好一家企業。管理的真諦不是要管理者自己來做事,而是要管理者管理別人做事——管理是讓別人幹活的藝術。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一個男孩問迪士尼的創辦人華特:“你畫米老鼠嗎?”

“不,我不畫。”華特說。

“那麼你負責想所有的笑話和點子嗎?”

“也不。我不做這些。”

男孩很困惑,接著追問:“那麼,迪士尼先生,你到底都做些什麼啊?”

華特笑了笑,回答說:“有時我把自己當作一隻小蜜蜂,從片廠一角飛到另一角,搜集花粉,給每個人打打氣,我猜,這就是我的工作。”

華特不隻是給員工打氣的小蜜蜂,他更是這個團隊的靈魂,他帶領所有人,打造了世界最大的兒童樂園。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哈默講過這樣一個實例:哈默的一個客戶,當他在自己的辦公室時,除了要與客戶電話聯絡外,還要處理公司大大小小的事情,桌子上的公文一大堆等他去處理,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

每次到加州出差,哈默都要約他早上六點三十分見麵,他必然會提前三個小時起床,處理公司轉來的傳真,做完後,再將傳真回送給他的公司。哈默曾與他談論,覺得他做得太多,而他的員工隻做簡單的工作,甚至不必動腦筋去思考、去回答他的客戶,也不必負擔任何的責任與風險。像他這種做法,好的人才不可能留下奉陪到底。

而這位客戶說,員工沒有辦法做得像他一樣好。對此,哈默向他說明兩點:

“第一,如果你的員工像你這麼聰明,做得和你一樣好的話,那他就不必當你的員工,早就當老板了。第二,你從不給他機會去嚐試,怎麼知道他做得不好呢?”

他進而又說,身為領導者,就必須明白:請別人為你做事,你才可能從他們中發現有才能的人。給他們機會,為你完成更多的工作,也可以說是訓練他們承擔額外的工作。

在哈默的勸說下,這位客戶改變了自己的工作方法,學會了放權讓有能力的員工去處理事情,最終他的公司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業績。

有些管理者把困難工作留給自己去做,是因為他們認為別人勝任不了這種工作,覺得自己親自去做更有把握。即使是如此,管理者要做的也不是自己親自處理困難的工作,而是去發現能幹的人去做這些事。而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麵是給下屬成長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辦事能力,另一方麵是要懂得授權。

所以,作為管理者,不可能什麼事都自己做,必須有心栽培值得你信賴的有潛力的員工,耐心地教導他們。剛開始的學習階段,難免發生錯誤,致使公司蒙受損失,但隻要不是太大,不會動搖公司的根本,就把它當做訓練費用。

你一定要脫身去處理首要的事情,因為它可能關乎整個企業的前途。適時放手讓你身邊的人承擔責任,並考核他們的表現。當他們妥善地完成工作時,就要讓他們知道自己做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