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要時刻保持危機意識。
“青蛙法則”是說把一隻青蛙放在一個盛滿涼水的容器裏,然後慢慢地給容器加熱,控製在每兩天升溫10℃的狀態。那麼,即使水溫到了900℃——雖然這時青蛙幾乎已經被煮熟了,它也不會主動從容器中跳出來。其實,這並不是因為青蛙本身的遲鈍,事實上,如果將一隻青蛙突然扔進熱水中,青蛙會馬上一躍而起,逃離危險。青蛙對眼前的危險看得一清二楚,但對還沒到來的危機卻置之不理。人又何嚐不是這樣?正如孟子所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未雨綢繆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真正能做到的卻不多。人類天生有一種惰性,不到迫不得已就不會去改變現行的各種還過得去的做法,當這種做法還能夠讓人得到很大的滿足時尤其如此。但是,如果一個管理者、一個部門、一個單位失去了必要的刺激,處在一種安逸的工作氛圍中而不自覺,那麼,就會失去工作活力。等危機真正到來時,就來不及了。青蛙法則告訴我們的,也正是如此。
百事可樂公司作為世界軟飲料行業的“大哥大”級人物,可謂春風得意,每年有幾百億的營業額,幾十億的純利潤。但是,展望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公司的管理者們看到汽水業會趨於不景氣,競爭也會更加激烈。為避免被市場打敗的命運,他們認為應該讓自己的員工們相信公司在時刻麵臨著危機。但百事公司一路凱歌高奏,讓員工相信危機這回事談何容易?
公司總裁韋瑟魯普決定要製造一種危機感。他找到了公司的銷售部經理,重新設定了一項工作方法,將以前的工作任務大大提高,要求員工的銷售額要比上年增長15%。他向員工們強調,這是經過客觀的市場調查後作出的調整,因為市場調查表明,不能達到這個增長率公司的經營就會失敗。這種人為製造出來的危機感馬上化為了百事公司員工的奮鬥動力,使公司永遠都保證處於一種緊張有序的競爭狀態中。正因如此,保證了百事公司能永遠欣欣向榮地走向未來。
如果一位經營者不能向他的員工們表明危機確實存在,那麼他很快就會失去信譽,因而公司就會失去效率和效益。美國技術公司總裁威廉·韋斯看到,全世界已變成一個競爭的戰場,全球電訊業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美國技術公司應該在變革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他先從公司上層推行“末日管理”計劃,啟用了兩名大膽推行改革的高級管理人員為副董事長,免去了4名傾向於循序漸進改革者的高級職務。在職工中廣泛宣傳由於某些小單位忽視產品質量,成本上升,導致失去用戶的危機。他要讓全體員工知道,如果技術公司不把產品質量、生產成本以及用戶時刻放在突出的位置,公司的末日就會來臨。正是通過這樣的末日管理,才使得美國技術公司永遠走在同行們的前麵。
在國內,很多企業也漸漸認識到了危機管理的重要性,開始在實踐中推行這種管理方式。江蘇無錫小天鵝集團就是一個很成功的危機管理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