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到的第一個回答,不一定是最好的回答。

美國管理學家R·摩斯科提出:你得到的第一個回答,不一定是最好的回答。這一定理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刨根得根,問底知底。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美國有一間鞋子製造廠,為了擴大市場,工廠老板便派一名市場經理到非洲一個孤島上調查市場。這名市場經理到達後,發現當地人都沒有穿鞋子的習慣。回到旅館,他馬上拍發電報告訴老板:“這裏的居民從不穿鞋,所以沒有市場。”

當老板接到電報後,思索良久,便吩咐另一名市場經理去實地調查。當這名市場經理見到當地人赤足,沒穿任何鞋子的時候,心中興奮萬分,馬上回到旅館電告老板說:“此島居民無鞋穿,市場潛力巨大,快寄一百萬雙鞋子過來。”

同樣的境況,卻有不同的觀點與結論。它告訴我們,市場調查受很多的變數決定,要想得到準確全麵的信息,在進行調查時一定要慎重。成功企業之所以能成功,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有一點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準確全麵的市場調查。隻有有了準確全麵的市場調查,企業才能就此推出自己的產品或是某項新戰略,並保證取得市場成功!

在市場調查的細致和準確性上,肯德基和柯達的選擇備受稱道。

在進入每個城市之前,肯德基在選址方麵都要做極為細致科學的調查研究。

調查的第一步,他們往往通過有關部門或專業調查公司收集這個地區的資料,然後根據這些資料開始劃分商圈。商圈規劃采取記分的方法。比如有一個大型商場,商場營業額在1000萬元的加1分,5000萬元算5分。一條公交線路加多少分,一條地鐵線路加多少分,肯德基的調查部門都有相關標準。這樣,通過細致的打分,調查人員接著把商圈劃分成幾大類。以北京為例,有市級商業型、區級商業型、定點消費型、社區型、社區商務兩用型、旅遊型等。在商業圈的選擇上,肯德基既考慮餐館自身的市場定位,也會考慮商圈的穩定度和成熟度。

肯德基的原則是一定要等到商圈成熟穩定後才進入。

在商圈得到確定之後,調查人員接著要考察這個商圈內最主要的人群聚集點在哪裏。比如北京的王府井,它是個熱鬧的商業區,但並不是王府井的每一個地方都會是聚客點。肯德基所追求的目標,就是力爭在人群最集中的地方開店。

地點確定下來後,調查人員還要搞清楚這一區域人的流動線路是怎樣的。

比如在地鐵口,人們出來後都會向哪些方向走,每個方向的人流量會是多少,調查人員都要實地掐表測量。得到數據後,再將采集到的數據輸入專用的計算機軟件,這樣就可以測算出在此地開店的前景以及投資額最多是多少了。實踐證明,這樣的市場調查極少失誤,所以肯德基每新開一個店鋪,基本上都能取得成功。很值得一提的是,肯德基的競爭對手麥當勞正是看到了肯德基調查的精確性,鑽了一個競爭的空子:它自己不進行市場調查,而是采取跟進戰略——肯德基開到哪裏,它就跟到哪裏!這從反麵說明了肯德基市場調查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