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6章 路徑依賴理論(1 / 1)

事物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路徑依賴問題首先由保羅·大衛在1985年提出,爾後w·馬蘭·阿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形成了技術演進中的路徑依賴的係統思想,後來,道格拉斯·諾斯將前人有關這方麵的思想拓展到社會製度變遷領域,從而建立起製度變遷中的路徑依賴理論。它的特定含義是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製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你知道美國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是多少嗎?如果知道,那麼你知道它是怎麼製定的嗎?下麵這則典故可以給你詳細的解釋,同時形象地告訴我們到底何為“路徑依賴”理論。

美國的鐵路原先是由英國人建造的,英國鐵路的軌道寬度是4英尺8.5英寸。英國鐵路的軌道寬度為什麼是4英尺8.5英寸呢?因為英國造鐵路的人原先是造有軌電車的,有軌電車的軌道寬度是4英尺8.5英寸。有軌電車的軌道寬度為什麼是4英尺8.5英寸?因為造有軌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當古羅馬的戰車碾過歐洲大陸的時候,它給英國路麵留下的車轍寬度是4英尺8.5英寸,所以造馬車的人也沿用這個寬度。

古羅馬為什麼把馬車道定為4英尺8.5英寸?因為兩匹馬臀部之間的寬度是4英尺8.5英寸。兩匹馬臀部的寬度決定了馬車道寬度,後來變成了有軌電車的車道寬度,又變成了鐵軌的寬度,人們把這一現象,稱作“道路依賴”。就連美國航天飛機燃料箱兩旁兩個火箭推進器之間的距離,也是4英尺8.5英寸!

因為這些推進器造好之後,要用火車運送到火箭發射點。路上要通過隧道,隧道下麵鐵軌的寬度也是4英尺8.5英寸。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及未來可能的選擇。所以,今天的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慎重選擇,以免對以後的發展,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其實,關於習慣的一切理論都可以用“路徑依賴”來解釋。那麼,如何避免路徑依賴的負麵效應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不必要的影響呢?答案隻有一個:

那就是最開始的時候要找準一個正確的方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基本思維模式,這種模式很大程度上會決定你以後的人生道路。而這種模式的基礎,其實是早在童年時期就奠定了的。做好了你的第一次選擇,你就設定了自己的人生。

在國際IT行業中,戴爾電腦是一個財富的神話。戴爾計算機公司從1984年成立時的1000美元,發展到2001年銷售額達到310億美元,是一段頗富傳奇色彩的經曆。戴爾公司有兩大法寶:“直接銷售模式”和“市場細分”方式。而據戴爾的創始人麥克爾·戴爾透露,他早在少年時就已經奠定了這兩大法寶的基礎。

戴爾12歲那年,進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險——為了省錢,酷愛集郵的他不想再從拍賣會上賣郵票,而是通過說服自己一個同樣喜歡集郵的鄰居把郵票委托給他,然後在專業刊物上刊登賣郵票的廣告。出乎意料地,他賺到了2000美元,第一次嚐到了拋棄中間人,“直接接觸”的好處。這個第一次,是他永遠都忘不了的。後來,戴爾的創業一直和這種“直接銷售”模式分不開。

上初中時,戴爾就已經開始做電腦生意了。他自己買來零部件,組裝後再賣掉。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一台售價3000美元的IBM個人電腦,零部件隻要六七百美元就能買到。而當時大部分經營電腦的人並不太懂電腦,不能為顧客提供技術支持,更不可能按顧客的需要提供合適的電腦。這就讓戴爾產生了靈感:拋棄中間商,自己改裝電腦,不但有價格上的優勢,還有品質和服務上的優勢,能夠根據顧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電腦。

這樣,後來風靡世界的“直接銷售”和“市場細分”模式就誕生了。其內核就是:真正按照顧客的要求來設計製造產品,並把它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直接送到顧客手上。

此後,戴爾便憑借著他發現的這種模式,一路做下去。從1984年戴爾退學開設自己的公司,到2002年排名《財富》雜誌全球500強中的第131位,其間不到20年時間,戴爾公司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公司之一。正是初次做生意時的正確路徑選擇,奠定了後來戴爾事業成功的基礎。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在職業生涯中,我們無法擺脫這種路徑依賴,一旦我們選擇了自己的“馬屁股”,我們的人生軌道可能就隻有4英尺8.5英寸寬。以後我們可能會對這個寬度不滿意,但是卻已經很難改變它了。

我們惟一可以做的,就是在開始時慎重選擇“馬屁股”的寬度。對於即將畢業走入社會的青年朋友來說,更應該慎重選擇職業生涯中的第一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