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舉止動作有一條最重要的定理,假如你遵守那條定理便永遠不會遇到困難。事實上,你若遵守那條定理,他會帶給你無數的朋友和永遠的快樂。但是一旦違犯了那條定理,我們立即就會遭遇無數的困難。那條定理就是:“永遠使別人覺得高貴重要。”高貴感是人類最急切的要求,詹姆斯教授說道:人類之渴望受人稱讚,是天性中最深奧的稟質。”人與動物的不同處也就是在於高貴感的有無,人類文明就是從這裏所產生的。
哲學家們對於人類關係的定理曾經思索考證了幾千年,但結果隻能引證出一條重要的定律。那條定律並不是新創的,而是與曆史一樣古老。三千年前波斯哲人梭羅斯特把那條定律教給拜火教徒。二千多年前中國的孔夫子把那條定律傳給門人弟子,中國道教始祖老子也會傳授這條定律。釋迦在二千多年前也把那條定律廣傳給人們。耶穌也把那條定律歸納成一句——可以說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規律:“你希望別人怎樣待你,你就怎樣待人。”
你想使曾和你交往過的人都讚同你,你想要別人承認你的真正價值,你想要有一種在你的小世界中的高貴感,你不願意聽無價值不真誠的阿諛,而渴求誠摯的讚賞,所有的人都需要這些。
因此,讓我們遵守這條金科玉律,並且以希望別人怎樣對待我們的態度去對待別人。
怎樣?何時?回答是:隨時隨地都應如此。
舉個例子,假如女侍者給你端來檸檬茶,而你叫的是桔子水,你可以說:“很對不起,麻煩你了。不過我愛喝桔子水。”她將回答說:“不麻煩。”並且願意替你更換,因為你表示出看得起她。
很平常的客氣話如:“我很抱歉”、“麻煩你”、“你不介意”、“謝謝你”——這些話常可以減輕人與人之間的摩擦,並且表現出人的高尚品格來。
讓我們再舉一個例子。美國著名小說家賀爾柯恩原來是一個鐵匠之子。他一生上學不足8年,然而他死時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文人。
故事是這樣,柯恩最愛讀十四行詩及短歌,因此他對英國詩人羅賽蒂的詩全部讀熟,甚至還寫了一篇講演稿——頌揚羅賽蒂的藝術成就,並且寄了一份給羅賽蒂。羅賽蒂很高興,他會對自己說:“有一青年對我的才能有這麼高的評價,那麼他一定是很聰明的。”因此他便聘請那個鐵匠的兒子到倫敦當他私人秘書。這是柯恩一生的轉折點。因為他在新職位上,遇到了當代的諸多大文豪。得益於他們的指教,由於他們的鼓勵,柯恩遂致力於文學事業,後來使他的名字為世人所知。
柯恩的故裏格端巴堡成為世界上一些旅遊者愛去瞻仰的聖地。他的遺產總值250萬美元。然而——誰曉得——假如他不會寫那一篇稱讚大名人的文章,到死時也許還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窮人。
這便是真誠與出自衷心的稱讚的力量,偉大的力量。
一條最明顯的真理,就是凡你所遇著的人,幾乎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比你優秀的地方;隻有一個法子,能打動他的心坎,就是讓他覺得你承認他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是高貴而重要的,並且真誠的承認他。
記住愛默生的話:“我所遇到的每個人都有優越於我的地方;我從他們那裏能得到好處。”
可憐的是有些人剛剛覺得自己有一點成就:便對外囂張自滿,結果引起別人的反感和憎惡。莎士比亞說過:“人,驕傲的人!有一點小權勢,便在上天之前胡作妄為,使神都為之傷心落淚。”
有三個商人,就曾因為應用了這條原則而獲得驚人的結果。第一個是美國康乃提克州的一位律師,就叫他A君吧。
有一天,A君駕著汽車陪太太到長島去看她的親戚,她太太留他陪一個老姨母閑談,自己另外去看別的親友。他巡視著屋內的一切,想找點值得真誠讚美的東西。
“這座房子是1980年建造的嗎?”他問道。
“是的,正是那一年建造的。”老姨母回答。
“我想起來我就是在這所房子裏生的。設計真美,建築也好,室內也寬大。你知道現在的房子都不這樣建築了。”A君說。
“你說得很對,”老姨母讚同道。“如今的年輕人都不講究住好看的房子。他們隻要有幾小間住室,一台冰箱,再有一輛汽車,可以坐著出去兜風就滿足了。”
“這是一所夢想中的房子。”老姨母柔聲顫動的說,“這房子是基於愛建造的。我丈夫和我在未蓋這房子前已夢想了許多年。我們並未請建築師,完全是我們自己設計的。”
她領著A君到各房間去參觀,A君對她一生所珍愛收藏的各種珍品如法國床椅、英國茶具、意大利名畫、法國某營堡懸掛過的絨帷,都懇切的加以稱讚。
她領我看完各屋之後,A君繼續說,她又領我出來到車庫,那裏放著一輛很新的派克牌汽車。
“我丈夫在去世前不久買的這輛車,”她柔聲的說,“我從他去世以後就沒有坐過。……你既喜愛美麗的東西,我打算把這輛車送給你。”
“不,姨母,你使我吃驚,我感激你的仁慈,但是我不能接受你的贈予。我有一輛新車,而且你還有很多更近的親友可以贈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