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遷營(2)(1 / 2)

就在李迎搬回小木屋的第二天早上,當他拉開房門,發現門口放了幾根新鮮潮濕的樹枝,李迎會意地一笑,就知道這是肥安在歡迎他回來。

一個禮拜過去了,看似枯死的樹枝開始陸續長出了新芽,那些向陽的那些樹木,甚至已經開始迫不及待地抽出了新枝。四周的春意正在盎然之前的醞釀。部落裏麵的重建工作已進行的如火如荼。營地裏的帳篷的布置和以前基本上一模一樣,以白頭鷹的帳篷為軸心,一圈一圈往外延伸而去,中間同樣留了一塊空地作為部落的活動中心。

眾人對李迎的木屋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當他們得知李迎憑借一己之力修建了這個木屋,紛紛露出了讚許的神情。李迎說服了白頭鷹,計劃明年開春前起上一排這樣的木屋,讓大夥都住進冬暖夏涼的木頭房子。部落裏麵的風濕病一直是個老大難的問題,李迎的提議最終獲得了大夥的一致讚成。

李迎木屋前麵的那輛皮卡殘骸吸同樣引了族人極大的興趣。李迎不厭其煩地給他們講解這皮卡的原本用途。聽著李迎的描述,大夥紛紛對這個原本能載著重物飛快移動的鐵獸紛紛感到不可思議。從年輕一輩的族人眼裏,李迎感受到了他們對外界新新鮮事物的好奇和恐懼的並存。

李迎和族人一塊為重建家園辛勤勞動著:伐木,鏟土平整土地,修排水渠,築圍欄,建馬棚。在起木房子的前期策劃和籌備工作中,印第安語交流能力大為提高的李迎體現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以前多少對李迎還保留了一些看法的老人也放下了最後的成見。

眾人拾柴火焰高,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第一個木頭樣板房按照李迎的設計藍圖成功地搭建了起來。有了經驗的族人,開始按照同樣的步驟搭建第二,第三個木頭房子。按照這樣的進度,不用待來年,今年入冬之前,大夥就能夠搬到木頭房子裏麵過冬了。這樣一來,遷營變成了一件前所未有的喜事。

春暖花開,正是捕魚的最好時機。大夥砍了些大木頭,把裏麵掏空,做成了獨木舟。晚上時分,大夥點上火把,三人一組,一人負責劃舟,一人負責當射手,另外一人則負責照明。木漿輕輕劃著過水麵,獨木舟在平靜的湖麵上緩緩前行,火光照亮著水麵,射手弓腰站在船頭,當魚兒浮現出了水麵覓食,射手手裏的弓箭或者長矛及時準確地地射出,在歡呼聲中把被擊中撲通撲通掙紮的大魚拉上船,收獲的喜悅載滿了獨木舟。

回到營地,圍著篝火,大夥愉快地吃著烤魚,或唱或跳,洗滌著一天辛勤勞動下來的疲勞,其樂融融。

夜深人靜,昏黃的油燈下,李迎打開他的日記,在裏麵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我想,這就是我要的生活,沒有比這更好的歸宿了。”

一切都很融洽,就連肥安也很快接受了百合。但肥安唯獨放不下對罪的戒心,每回罪在場,肥安打死也不肯出來。

當部落裏麵的一切都安頓的七七八八,木房的搭建工作也開始踏上正軌,白頭鷹給李迎安排了一個略為輕鬆,甚至可以說是美差的的工作:讓他和百合一塊放牧。當然了,明眼人一眼能看出這次白頭鷹完全是出於私心,但大夥對這樣的私心完全沒有意見,甚至是喜聞樂見。

營地的另一邊,南坡之下,是一極其開闊平坦的肥沃的青草地,一條小河蜿蜒貫穿其中。在大雪的覆蓋下,沉睡了一個冬天的草紛紛蘇醒過來,長勢喜人,短短時間已經長成了綠油油的一大片。是放牧的極佳地點。

李迎和百合每天早上要把部落所有馬匹趕到南坡的草地上進行放牧。他們的首要職責就是要保證每一匹馬都不會走失並保護它們避免受到豺狼一類猛獸的襲擊。李迎和百合背著槍,騎在馬背上看著馬群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吃草。傍晚時分,兩人就把馬群攏到一起,清點數字,然後把馬群趕到小河邊上去飲水,飲過水後讓馬群再吃一次草,跟著在天黑之前把馬群趕回到營地的馬棚裏麵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