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邦:落後時尚好多年
思想
作者:張大偉
美邦的代言人,年紀應該更小一些。還是快放棄人近中年的周傑倫吧。
在北京逼格之選僑福芳草地內,有一家名叫COS的服飾店,衣服做工精良,設計簡潔大方,質感上乘,相比之下價格還不貴。我在驚歎怎麼會有這樣一家默默無聞的好品牌之餘,隨手一查,發現這貨居然是H&M的高端線!把一個好品牌做這麼低調,真的沒問題嗎?
立刻聯想到一個國內品牌,其高端線也有以上的特點,卻銷量慘淡,那就是美特斯·邦威。美邦的Me&City係列無論做工設計,在國內品牌中都是數一數二的,但就算是其費盡心機,不斷用偶像代言,功能創新,著重設計,力圖提升品牌形象,但還是無法在消費者心目中與時尚掛鉤。
為什麼呢?
不談庫存、不談供應鏈,就以一個消費者的身份,忍不住吐個槽,美邦為啥這麼不時尚!
風格定位不時尚
不是宣傳文案裏有“時尚”兩個字就真的時尚了。品牌的風格定位才是時尚不時尚的方向性要素。
每個成功的服裝品牌都有其獨特的定位。比如說人們想找一條非常貼身的窄腳褲,一定會去ZARA;想要穿著舒適的基本款T恤,就去優衣庫;想要寬鬆的休閑外套,H&M保證有;想要純正的美式夾克,去GAP準沒錯;同為國內品牌的速寫,也是文藝青年們尋找長袍、垂墜感衣服的不二選擇。連淘寶賣家都會在商品標題裏寫上“韓風”“日係”,但誰知道去美邦要買什麼?
恐怕隻是學生族衣服都壞了舊了時的補貨方案。美邦發展得最好時,依靠的是學生族群,那時的國際快時尚品牌對本土的衝擊還沒那麼嚴重,早一步下沉市場的美邦占得了“時尚”先機。
幾年過去了,這種優勢早已消失不見。當時的所謂“時尚”,現在看來不過是比沒有品牌的成衣好上那麼一點而已。多年以來堅持“裁縫”定位的美邦在時尚品位上進步不大,不僅被國際品牌落在後麵,更被許多國內品牌迎頭趕上。
當務之急,是梳理出符合美邦特色的風格定位,並以此指導產品方向等一係列後續問題。
美邦的主力消費者是二、三線城市的青年群體,首先品牌的風格應以年輕人審美為主。但美邦目前的風格一方麵過於低齡,印花圖案等偏向卡通風格;另一方麵款式上又顯得老氣,設計缺乏變化。雖然學生仍然是美邦的主要消費群,但當下學生們的服裝要求也比幾年前有所提升。
所以美邦的真正消費群,應該是18~25歲區間的年輕人,風格應更加成熟,去除低齡元素(用童裝線可滿足這部分需求),融入更多流行元素。
具體到產品設計,怎樣的產品設計更時尚呢?又該怎麼做?
產品設計不時尚
快時尚品牌ZARA以“抄襲”見長,其通過精選的買手團隊,深入秀場,第一時間帶回流行元素並形成商品。
ZARA的反應是超快速且精準的。例如當數碼印花風潮在PRADA的舞台上刮起後,短短一個月,消費者就可以在ZARA買到數碼印花的產品了,原本的海灘圖案被各種類似的圖案代替,並衍生出流行地標等主題,而這正是時尚人群鍾愛的主題之一。這種對流行元素的靈活選擇和運用保證了產品設計的時尚度。
美邦也有流行元素,但無一不走偏。引進了數碼印花,但印製質量粗糙且圖案意義不明;搭上複古卡通風潮,但選用的葫蘆娃、孫悟空等人物,既不是當紅的兒童卡通偶像,真正了解這些角色的人們也早已過了品牌的受眾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