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新戰略成功的關鍵
思想
作者:陳思廷
這一屆汾酒領導層,或者說汾酒的靈魂人物李秋喜,是極具戰略洞見能力的。戰略洞見能力,主要體現在發現機會、感知危機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大小,往往取決於是否擁有不從眾的思維方式。
機會往往存在於大眾的視野盲區。2009年李秋喜提出“五年百億”規劃,被譏為“外行、不懂、吹牛皮”,三年之後的2012年,汾酒提前實現了百億目標。
同樣,危機往往也出乎人們意料之外。李秋喜此次關於“白酒新世界”的提法,與其在2013年提出的“春天論”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沒有任何一個市場能夠讓整個行業都有錢賺,2014年的白酒有漲有跌,有賠有賺,這才是該有的“白酒新常態”。
盡管因為諸多原因,汾酒自身業績也並未能在大潮中獨善其身,但並不能因此而否定汾酒在戰略判斷上的獨到之處。
李秋喜所提出的汾酒“新世界思維”,包含了“精神世界”、“物質世界”、“互聯網世界”,這三者的統一及融合,才是真正的O2O。這是具有強烈的汾酒特色的O2O戰略。
本刊看來,汾酒這一全新戰略能否收效,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關鍵之處。
1.汾酒的戰略決心和意誌
戰略決心和意誌的大小,決定著戰略資源的投入方向和投入力度,決定著從上而下,從內到外的推動力,決定著整個組織體係思考的重心、發力的方向。
如果2009年,李秋喜沒有足夠的戰略決心和意誌,則不會有百億的戰略目標,自然也不會有中國酒魂的提出和汾酒營銷的創新,那今天的汾酒將還在20多億規模徘徊。
所以,汾酒新戰略能否成功,首要取決於管理層的真實意圖。有了足夠的戰略決心,則有了足夠的資源傾斜;有了足夠的戰略意誌,則隻會百折不撓,不會淺嚐輒止、遇犬則返。
2.混合所有製改革的深度和速度
混合所有製改革的深度,決定著汾酒能否真正脫離政企不分的泥潭,決定著汾酒未來在營銷體製、人力資源體製上改革的深度能有多深。所有製改革的速度,決定著汾酒能否在酒業動蕩期裏,領先同行獲得先發優勢,從而通過體製創新獲得強大的推動力。
政企不分,讓企業戴著沉重的鐐銬跳舞,這個問題由來已久。汾酒能否最先摘下鐐銬,能否摘得比同行更徹底,從而輕裝上陣,這是汾酒新戰略能否成功的又一關鍵。
3.汾酒人力資源改革的力度及速度
這幾年,雖然汾酒銷量表現非常不錯,品牌滲透率的提升也可圈可點,但汾酒也有許多既定戰略目標沒有完全達到。究其原因,不是戰略不明晰,也並非策略不當,主要是受製於人力資源無法匹配戰略需求。
比如,汾酒的全國化戰略雖然在過去幾年有了很大突破,但並未達到理想的戰略要求。其主要原因就在於汾酒的團隊本土化太嚴重,超過80%的團隊成員來自山西本土。汾酒並非沒有全國化的策略和打法,也在營銷模式上做了很大創新,但無論新模式多麼有效,最後都會被習慣了路徑依賴的群體力量拉回原點。
汾酒營銷在人力資源上的滯後,已影響到了汾酒戰略目標的實現。要想讓汾酒營銷團隊有真正的創新能力,則一定要引入新鮮的血液。8月份,汾酒向全社會發布了百萬年薪招聘營銷總監,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但力度和影響仍顯不足。
從某個角度講,汾酒新戰略能否成功,汾酒能否恢複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龍頭企業地位,其團隊成員是否全國化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
對汾酒而言,盡管因白酒環境的大調整而停止了超高速增長,但環境的混亂也讓汾酒有了重寫格局的機會。但在互聯網時代,這種重大戰機轉瞬即逝,窗口期往往很短。留給汾酒可以騰挪的時間和空間並不充裕,也許隻有一兩年。能否抓住這個戰機,取決於汾酒班子布局的決心和能力,汾酒營銷團隊的創新及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