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如何利用互聯網做出“好賣的”產品?
金鼎獎
主 持 人:韓 梅 中國O2O大會秘書長
對話嘉賓:簡蔚瑩 上海雲深網絡創始人
張念超 金意陶陶瓷常務副總裁
丁 霄 綠源電動車營銷副總裁
主持人韓梅:以前在大規模生產下,我們要“賣好”產品,就要大量投入營銷和渠道費用。但在互聯網時代,溝通便利了,消費者話語權越來越強了,很多企業已經開始意識到我們不要“賣好”產品,而是一開始就要做“好賣”的產品。這是以用戶為出發點的深刻思考。各位企業家是怎麼做的?
丁霄:從“賣好”到“好賣”,這是企業的終極目標和想法,但真的很難。
前段時間我們在做一個事,就是跟百度合作,大數據分析,目的是讓目標受眾自己來決定他需要什麼樣的車。我們的消費人群橫跨16~60歲,所以我們把目標人群集中在大學生或者是剛畢業的“絲”,他們也願意參與這樣的事。參與過程中,他的想法成為企業的某個意誌,他的創意能夠變成最終的產品。他在這個過程當中享受到參與感和最後被認可的那種愉悅。做這樣的嚐試,可能範圍不夠廣泛。作為傳統企業,要往這個方向走,需要經曆一些過程。
整體上講,以前做產品研發,也會做市場調研、消費者研究。但在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今天,這個事情變得更加靠譜、更加可行、更加便利。
張念超:以前做產品是賣好,未來隨著消費的多元化,這是比較難的。我的理解是好賣,從簡單到複雜再到簡單。
好賣肯定是個性化、細分。原來是一種工業化的產品,未來變成一種定製。為什麼這幾年流行私人定製?想做一款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需要,這是非常難的。
如何做出一個好賣的產品?消費者到底需要什麼?我們也經常困惑。前段時間在和意大利廠家溝通貼牌時才理解。合作夥伴說,中國人做產品就是賣好,他們做產品就是好賣。唯一的區別是他們能把自己的產品當成工藝品來做。在生產理念上就產生了根本分歧。
簡蔚瑩:我的理解,從產品觀向用戶的轉換可能是從賣好到好賣的核心。用戶轉換有很多方式,C2B讓用戶更多參與產品的設計,小米就是用這樣的方式。還有把後續的服務再注入進去,增加用戶的黏性。
站在用戶視角說,我有不同的觀念。很多時候,消費者需要的,他自己也不清楚,因為他可能根本就不了解這個領域的需求。真正替用戶想的,還是那些用心專注產品的廠商。更重要的是,能把這種用戶體驗思路貫徹下去,站在它自己專業的服務角度去為用戶設計產品。蘋果就是這樣,它不會問一堆用戶你到底想要什麼手機,而是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手機極致體驗去主導產品設計,自然就好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