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門店的逆襲:兩周彙集百萬粉絲,客單價提升50%!(2 / 3)

這一百萬用戶粉絲,良品鋪子要怎麼用?

通過標簽化管理做精準營銷!

首先,每個良品鋪子的門店都有一個獨立二維碼,進店消費者掃描該二維碼關注服務號,即帶有該門店標簽。門店推出新促銷活動,更換店內海報時(店鋪二維碼就在海報上),即用郵件通知係統運營方海報主題更換,店鋪二維碼的品類標簽也會隨之更改。

打個比方,昨天A門店促銷海報是肉類零食,“掃碼買滿100元肉類零食即減10元”,那當天進店掃碼關注的粉絲就會被打上“肉類零食”偏好標簽;今天A店促銷海報更換為“堅果類”,係統收到通知後就會將該店鋪的二維碼改為“堅果類”偏好標簽。

而且,每個門店店員還有屬於自己的二維碼,可以點對點地維護客戶,甚至單獨根據客戶需求為他/她製定促銷方案(比如某熟客長期不來,為喚醒消費,就給他/她推送偏好品類的優惠)。

有了二維碼的訂單追蹤,導購的工作熱情將被極大激發(而且是超越工作時間和空間的)。對品牌方來說,這個O2O閉環不僅切實提高了銷售額,還實現了對線下店鋪的係統管理。

良品鋪子的反向O2O回歸了零售的本質,將重點放在消費者研究身上,其實質就是用O2O的手段優化了消費者數據的采集、分類和應用。兩周百萬粉,客單價提升50%,會員消費頻次翻番的營銷奇跡,不是通過拉新實現的,而是通過深入挖掘現有消費群實現的。

不是O2O有多神奇,而是我們過去的門店管理太差

良品鋪子係統服務商,隨視傳媒創始人薛雯漪在接受《銷售與市場》采訪時笑說,當初在與良品鋪子老總楊紅春策劃這個反向O2O係統時,楊紅春曾提出與隨視銷售分成的合作方案,沒想到係統上線後效果這麼好,分成方案隨即“作罷”,改為直接支付開發運營費用,“當初提出分成顯然是覺得開發費太貴,想‘分期支付’,現在是效果太好,分成就不劃算了”。

隨視主營基於微信的O2O係統構建和網絡精準營銷,微信平台二十多個過百萬的服務號,隨視就掌握了三個(良品鋪子、寶潔生活家和海爾日日順)。據透露,其手上GAP、東風日產的微信號也即將破百萬。

這些賬號能快速積累百萬粉絲,且是真實用戶粉絲(像日日順的用戶綁定率高達78.12%,這已是企業服務號的頂尖水平,與招商銀行、南方航空看齊),它們在運營上有一個共同點或者說共同原則:不拉新,都是通過企業原本就有的與消費者的觸點(在良品鋪子案例中,是其單個門店每天幾百人的客流;在日日順的案例中,是每天10萬單的成交、送貨),將用戶拉到微信上。

對此,薛雯漪解釋,根據他們的操作經驗,微信不是個拉新的好工具,而且微信官方對開放的營銷行為也非常警惕,比如良品鋪子的賬號如果是通過拉新在一天內漲粉20萬,微信官方很容易就能監測到異常,可能就被封號了。而通過線下門店的推廣漲粉,微信官方是許可並且樂見其成的。

從這個角度理解,微信是要封殺那些在平台上攪渾水,沒有針對性的營銷,但它支持企業服務號這樣針對用戶群的封閉圈子營銷——這種有針對性的營銷其實就是對用戶的服務提升,也符合服務號最初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