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是聯係不上他怎麼辦?”陳偉心有餘悸地說。“你盡量利用你鹵製品行當的各種關係,還有通過社會上的朋友打聽,隻要有他的消息,包括他店裏的馬勇,立馬告訴我們。我們也在安排警力四處搜捕,當然你若聯係不上也無妨,雖然不能立即破案,但我們要堅持不懈,決不讓凶手逍遙法外。”民警說的話,陳偉好像沒聽,他隻想著自己用什麼辦法把吳新良抓到。
陳偉回甄皇路過甄榮家。甄榮看到他傷悲落魄的神態,關心地問:“公安局找你什麼事?”
“我父母……嗚嗚……”話沒說完,淚水像東灣夏日的河水一樣流淌不息。
“你慢慢說,別嚇唬我。”她聲音顯得悲涼,好像陳偉又給他增加了一份悲傷。
“我不說了,先回家,你抽空到我家去一下,我等你。”陳偉覺得在她家傷心不合適,就叫甄榮到他家去細說。
仿佛又一麵天塌下來了,甄榮到陳偉家時,陳偉哭得死去活來。他從頭到尾冷靜地把這件事的原委、經過及現場的情況對甄榮說了一遍。甄榮聽著聽著,淚水已模糊了雙眼。陳偉忙遞毛巾給甄榮,她接毛巾時抓到了陳偉的手。她此刻能理解陳偉的心情,她想給他一點安慰。陳偉順勢摟著甄榮大哭起來。他們都像行走時突遇一麵斜坡,無法躲避,隻好從險坡上滑到深穀,驚悚後,痛定思痛,傷痛不已。他們互相擦拭著淚水,這一刻,童年的美好時光幻化成一個個畫麵重新閃現。四位老人在戰火與饑饉、艱辛和苦難的非常歲月裏沒有倒下,卻在這平靜和諧的時代突遭災禍或者死於非命,真是世事無常,他們都覺得不可思議。
悲傷過後,陳偉說:“阿榮,你別難過,你家的兩位長輩或許沒有什麼大礙,隻是因故沒有音訊,我們還要動用手段去找,希望二老平安。我今天下午去寶洲,不過很快回來,我父母那邊沒有指望了,一定把甄叔阿姨這邊弄清楚,即使是最壞的結果,死也要見到本人。”
“哎,這麼長日子了,肯定沒指望了,人的命如天定啊!”甄榮淚水湧滿眼眶。
“你別太難過,我們還不知道結果,說不定出現驚喜,長輩們都是經過世麵的,遇到啥情況都會對付,這世間好人多啊!隻是沒有凶險和歹人就好了。”陳偉有一絲埋怨地說。
“怎麼可能呢?如果世間沒有一絲危險和陰影,這就不成世間了。隻是要能風氣越來越好,壞人少且不敢作孽,就讓人滿意了,唉!”甄榮又歎口氣。
在這個很多人都外出打工的村莊裏,近幾年在外麵出事或遭遇車禍的有好多人。在陳偉的印象裏,出行是有風險的,所以在家有個生意幹著,他已很滿足。隻是村裏人掙錢後紛紛把錢都用在建房上,一幢幢住房像洋式建築,精致美觀,讓人歎為觀止。這些人原先比自家手頭上差得很,可現在不僅鹵製生意做得好,生活也過得殷實,僅從建房上明顯有和他叫板的苗頭。無聲的較量讓陳偉決心一定要把生意做大,永遠在經濟上獨占甄皇老大。這樣他才滋生了擴大規模、開連鎖店的念頭。故鄉的炊煙已飄散著異樣的顏色,繚繞上空的不再是當年的溫馨和本色。清晨,陳偉駕駛著村裏唯一的一輛“桑塔納2000”,出村時車窗外的故鄉影像給了他這樣的想法。本不該這般追逐世俗的雲煙,隻可惜他沒有能抵抗住物欲的誘惑。因此而栽跤的人真是數不勝數,家門口的甄峰是最典型的一個,不僅害了自己,還連累了父母。自己又何嚐不是呢?
為了多掙錢,弄得至親長輩遭受魔爪。大地向後遠去,兩邊的田野依舊斑斕迷人。他覺得土地在自然的賞賜下,一年四季,都會分別展現各色壯美誘人的姿態。春季裏,大地複蘇,萬木吐綠,到處充滿生機;有人在天溝邊的泡桐樹叢中低吟著“鄉村無處不飛花,小夥彈琴,姑娘歌唱……”的自由詩章;東灣水邊的垂柳和蘆葦蕩飛揚著雲朵般的花絮,讓人置身於浪漫的世界。夏日裏,大地如多情的姑娘,引誘著各處的勞動者甩衣拂袖,盡情展示著結實的肌肉和強健的體魄;溝渠和河灣裏的少男少女縱情釋放青春的激情。深秋時節,莊稼成熟,四處鋪滿金黃,村民穿梭在收獲的行列裏,洋溢著一派祥和喜悅。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秋詞》這樣謳歌秋天的美好——“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實際上這正描繪了秋天的另一種壯美。冬天降臨後,候鳥南徙,大地沉寂下來,陷入一個綿長無語的冬眠;很快大雪紛飛,大地魔術般地幻化成一個銀裝素裹世界,一切生命似乎都參與了捉迷藏遊戲,連人也躲在屋裏,在溫室裏開始明年一切美好的醞釀。人性、人情、天倫、快樂、幸福,包括新的生命,真的要迎來一個全新的開始。年年歲歲,歲歲年年,季節如此,自然如此,人類何不如此啊!既然一切都是程序,千篇一律,殊途同歸,又何必計較其間的每一個細節。
陳偉感覺臉上有熱燙的感覺,他定神時感到了臉上布滿了淚水。他想專心開車,但迅速掠過的大地牽扯他的神經和靈魂。他的思維像車輪一樣翻轉,思緒亦如路邊快速閃過的樹木,一味地向後追逐。爺爺年邁後,家庭教育是真切、深刻的。他們帶著他去作坊,去田間,去湖邊水塘,看他們給雞鴨鵝去毛、開腸、清理、配佐料、蒸製、存放鹵箱……長輩們知道他不願看屠宰一幕,每逢此刻就會捂上他的眼睛。他認為屠宰和所有殺戮一樣,是最殘忍的行為,這也是讓他後來產生研究一套文明鹵製法念頭的原因。他去田間跟他們學播種、育苗、鋤草、掰杈、收獲;品嚐村民勞動的艱辛,糧食的來之不易;去鄉裏隨爺爺、父親帶些烤鹵食品或米麵送給那些孤寡五保老人或失去親人的孩子,以此萌生他關愛助人的念頭。在長輩們質樸本色的感染帶動下,他有著同齡人少有的睿智和善良。
他清楚地記得一次在鹵菜銷售店裏,母親將櫃台上一隻鹵雞弄掉在地上,因為沒有包裝袋,母親怕沾上灰塵,便撿起來,單放在一個地方。而站在一旁的小叔,吹了吹上麵的灰,又將其放在了隨時銷售的食品堆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