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節(2 / 2)

在培訓部大廳報到時,一個熟悉又略顯疏離的麵孔進入他的視線,那位和他年齡相仿的人也看到了他,兩人足足對視了幾秒鍾。一個著急地撓頭,一個不自覺地捂了一下額。“阿鵬!”“三寶!”突然兩人同時脫口而出,繼而抱在了一起。這是一次華東、華南和西南多區域關於犯罪心理研究的聯合培訓,崗位涉及公檢法等多個部門。他們談起了這些年來各自的生活和工作,回憶起快樂的童年和家鄉的那幫夥伴及他們的老師,哀歎甄峰的命運……當年,甄峰和王三寶離開家鄉的時候,羅鵬因優異的成績被推薦上了一所師範學校,兩年後在家鄉當了一名小學教師。一場動蕩和混亂開始,漸漸殃及校園,老師被冠上“臭老九”,羅鵬回到了自家田間背天鋤地。甄峰和王三寶走進軍營的時候,高考製度開始召喚萬千莘莘學子和有誌青年,亦如春風煦日沐浴校園,羅鵬參加了高考,被華東一所政法學院錄取,四年後分配至市中級人民法院刑庭當了一名法官。他和王三寶相距不遠,但來往甚少。不過,他和王三寶一樣,在各自崗位上為百姓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隻可惜那些曾經的麵孔,如今大多數北南西東,杳渺無音。時光易逝,不管怎樣的生活狀態,除甄峰外,大家漸漸都老了。他們紛紛感慨和慶幸生活無巧不成書,人生無處不相逢。

在培訓的寶貴日子裏,他們和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兄弟單位的戰友,歡聚在偌大的課堂裏,學識淵博的大師們將專業知識傳授給他們。他們還敘情感、暢佳話,開展有益的文娛活動,憧憬美好的未來,學習給他們注入了新的激情和希望。每一位同學都深深知道,人生的每一種閱曆都是寶貴的財富和幸福的記憶……

相聚最多的還是王三寶和羅鵬。他們是同鄉和發小,又可以說是同行。隻是王三寶工作在縣公安局,通常說是基層一線,而羅鵬工作在市人民法院。他們業務上聯係較少,音信通聯不多。但他們擁有共同的生命源頭和故鄉,忘卻童年,就是切斷人生的來路。同一片土地上成長的孩子,天賦的親切是根深蒂固的。

最後他們共同的話題回落到甄峰父母的失蹤上。他們分別回憶了老人失蹤前的一些片段和很長時間以來的尋找和偵查情況,一致認為,老人的失蹤實在蹊蹺懸疑。他們分析和推斷:根據老人的年齡、性格和文化閱曆以及衣著特征等,老人不可能發生被綁架和拐騙等情況,假如猜測不成立,其家人會接到敲詐電話或相關信息。如果老人一起訪親探友,平生沒出過遠門的他們不會一走這麼長時間,再說他們無論如何也會設法告訴家人,如若遭遇車禍或者遇害等不測,時間已過很久,應該早已事發。如果老人自尋短見,也該發現……各種情況集中反映出一種結果,老人失蹤確實離奇並難以理解。除了學習以外,這起失蹤案件也成了他們頻繁探尋和交流的話題。職業和良知促使他們固守一個信念,必須下大力氣,不惜代價,解開這個謎底。兩位老人隻是一對普通農民,對他們來說,遭遇和經辦的案件林林總總,這不過是一起事件,甚至還不能說是案件。但這一對老人和他們是有淵源的。如果人生有許多的緣分,同根同脈該屬第一天地之緣。老人是家鄉的長輩,是童年夥伴的親生父母,也如同自己父母見證了他們的成長。先祖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話還在心中回響。羅鵬告訴王三寶,他有親戚和同學在旅遊和宗教部門工作,他回去想通過他們拓寬尋找的途徑。他責怪自己兩眼一抹黑地忙碌著,要不是遇到王三寶,至今對老人的事蒙在鼓裏,實在對不起當年關愛自己的長輩,更對不起一起長大的甄氏兄妹。三寶一番安慰後,兩人盟誓對此事不能再有一絲懈怠,將雙手緊緊握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