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是高山、海洋所不能比的,所謂“心如虛空”,就是放下頑強固執的已見,解除心中的框框,把心放空,讓心柔軟,這樣我們才能寬容萬物、洞察世間,達到真正心中萬有,有人有我、有事有物、有天有地、有是有非、有古有今,一切隨心通達,運用自如。
——星雲大師
1.能夠寬容的人才能夠被寬容
正所謂:“宰相肚裏能撐船”,我們在與人相處中,要懂得寬容別人,要知道寬容別人事實上就是寬容我們自己,能容得下別人的人才能為別人所容。
寬容本身也是一種溝通、一種美德。假如生活中,我們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或自己身邊的人做錯了什麼,千萬不要生氣憤怒,而應學會寬容。生氣憤怒是人類最壞的毛病之一,它是在用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是一種徒勞的、於己於人無益的活動。
有一個年輕人,好不容易獲得一份銷售工作,勤勤懇懇幹了大半年,非但毫無起色,反而在幾個大項目上接連失敗。而他的同事,個個都幹出了成績。他實在忍受不了這種痛苦,在總經理辦公室,他慚愧地說,可能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
老總沉默了一會兒,平靜地說:“就這樣走了,以失敗者的身份離開?你真的甘心?”年輕人沉默不語。“安心工作吧,我會給你足夠的時間,直到你成功為止。到那時,你再要走我不留你。”老總的寬容讓年輕人很感動。
過了一年,年輕人又走進了老總的辦公室。不過,這一次他是輕鬆的,他已經連續七個月在公司銷售排行榜中高居榜首,成了當之無愧的業務骨幹。他想知道,當初,老總為什麼會將一個敗軍之將繼續留用呢?“因為,我比你更不甘心。”老總的回答完全出乎年輕人的預料。
年輕人大惑不解,老總解釋道:“記得當初招聘時,公司收下100多份應聘材料,我麵試了20多人,最後卻隻錄用了你一個。如果接受你的辭職,我無疑是非常失敗的。我深信,既然你能在應聘時得到我的認可,也一定有能力在工作中得到客戶的認可,你缺少的隻是機會和時間。與其說我對你仍有信心,倒不如說我對自己仍有信心——我相信我沒有用錯人。”
從老總那裏,年輕人懂得了隻要給別人以寬容,給自己以信心,將來也許就是一個全新的局麵。
這就是寬容的力量。寬容是人和人之間必不可少的潤滑劑。它和誠實、勤奮、樂觀等價值指標一樣,是衡量一個人氣質涵養、道德水準的尺度。寬容別人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一種接受、一種愛心,有時候寬容更是一種力量。
清朝初葉的李紱做過一篇《無怒軒記》,他說:“吾年逾四十,無涵養性情之學,無變化氣質無功。因怒得過,旋悔旋犯,懼終於忿戾而已,因以‘無怒’名軒”。“李紱”無怒,我們“寬容”如何?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人們之間有磕碰是在所難免的,我們在社會交往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一類的事也是經常發生。作為個人來說,沒有人願意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但一旦發生了,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寬容。寬容不僅僅包含著理解和原諒,更顯示出氣度和胸襟。寬容的是別人,帶給自己的卻是快樂。往往有時候因為你的寬容能改變別人的一生。
一個孩子由於從小父母離異,誰都不管教他,這樣一來,他就經常和社會上的一些小混混攪和在一塊,養成了很多不好的惡習。
一天,放學後他走到學校門口,看見路邊擺了一個書攤,前麵擠滿了人。小孩平時很喜歡看一些圖畫書、故事書,於是他也擠進去看看賣些什麼。原來賣的全是花花綠綠的小人書,很多都是他以前沒有看過的。對於小孩來說,小人書是最吸引人的,很多人都掏錢把書買走了。這個小孩也想買一本,可是一掏口袋,發現自己沒錢,身上的錢昨天花在了遊戲室裏。這可怎麼辦好呢?如果現在回家向家長要錢,再來恐怕就賣完了,他很是傷腦筋,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候,一個罪惡的念頭閃進了腦海,偷!再說,以前和街頭的小流氓們也偷過東西。
於是少年裝作要買書的樣子,拿起那本他想要的書翻了翻,趁攤主大爺找錢的時候偷偷塞進了書包裏。就這樣,很輕鬆就得手了,他轉身想趕快離開,突然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大爺,他偷你的書!”剛才站在他身邊的一個男生看見了他的行為,這時,小孩嚇出了一身冷汗,怔在那裏,臉一陣紅,一陣白。
他正在那裏不知所措呢,聽見攤主大爺說:“哦,同學,你誤會了。他是我孫子。”剛才那個男生看見是自己誤會了,向大爺道歉離開了。小孩頓時有些傻眼,大爺又說:“你先回去吧,叫奶奶先做飯,我一會就回去。”他知道,大爺是幫自己解圍,並告訴自己離開。可是他並沒有離開,而是躲在一個角落裏,直到攤主大爺收攤回家。他很想跑過去,向大爺說聲對不起,可是他喪失了勇氣。他知道,攤主大爺寬容了他。從那以後,少年再也沒有偷東西。
多年以後,當攤主大爺快要忘記這件事情的時候,他突然收到一個厚厚的包裹,裏麵全是書,每本書上麵都寫著同樣一句話:“贈給改變我一生的人。”還有一封信,信上說:“大爺,您好。我就是當年偷你小人書的那個孩子,您以無限的胸懷寬容了我,您是改變我一生的人。如果您不介意,我真想叫您一聲爺爺。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偷東西,現在我有了自己的工作,為了報答您對我的寬容,我想寄一些書給您,但是這些書又怎麼能夠報答您對我的恩惠和寬容。”
是啊,寬容有如此強大的力量,有時候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法國十九世紀的文學大師雨果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寬容是一種博大的情懷,它能包容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寬容也是一種境界,它能使人生躍上新的台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有了這樣的度量,還有什麼東西容不下呢?
學會寬容才能為他人送去一縷陽光,使他人從黑暗的深淵爬起來。“人非聖賢,孰人無過,過而改之,善莫大焉。”當別人犯錯時,需要我們以寬容的心態來審視別人的錯誤,諒解別人的無意過失,接受別人誠懇地認錯。一個人的一生是漫長的,人生道路是坎坷的、曲折的,一不小心就會誤入歧途。這時需要你的寬容來感化他,引領他走向正確的道路。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裏散步,突見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牆出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一小和尚翻牆,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隻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們可以想像聽到老禪師此話後,他的徒弟的心情,在這種寬容的無聲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錯誤懲罰了,而是被教育了.
現實生活中存在一些不和諧的現象,比如朋友間的誤會,同事間的糾葛,鄰裏間的紛爭,夫妻間的爭吵等等。如果人與人之間能夠互相寬容、忍讓,那麼,這些不必要的誤會、矛盾、摩擦就可以避免,世界就充滿了愛,人與人之間就少了隔膜,少了猜忌,少了仇恨。我們應學會寬容,對他人的過失、缺點多一份寬容,多一份關愛,適時的給他人以尊重、理解與幫助,達到零距離溝通協作、融洽關係、的目的。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裏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麵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後馬上修書一封,道:“千裏捎書隻為牆,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後,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後,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學會寬容才能更好為自己鋪上一條平坦而又多姿多彩的道路。俗話說得好“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仇人就多一堵牆”。寬容他人也能夠讓他人幫助自己,為自己除去一些坎坷。人因為寬容而為自己消除一些煩惱,為人生增添一些色彩。對抗隻能是兩敗俱傷,隻有寬容才能相互發展。
2.所有的珍珠無不是在寬容中生成的
寬容是一種做人處世的大智慧。寬容,是一種超脫的境界。寬容,更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一個人的心胸有多大,那麼他的舞台就有多大;寬容有多少,他擁有的就有多少。
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謀求人生的更大發展,需要多種智慧:工作中要有解決問題的智慧,人際交往要有博取好人緣的智慧,經商做生意要有抓住商機的智慧,等等。這些智慧對某一方麵的成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甚至不可或缺。而有一種智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因為許多人沒有它也照樣能生活,但一旦擁有了它,就等於為自己的人生插上了翅膀,各個方麵都能得到質的提升,這種智慧就叫寬容。
寬容首先是一種胸懷。患得患失、吃不得一點虧的人無法做到寬容,能寬容的人在利益麵前、在得失麵前不斤斤計較,而是以大局為重;處處爭先、得理不饒人的人無法做到寬容,能寬容的人讓字當頭,凡事以和為貴、讓人一步;自以為是、聽不進不同意見的人無法做到寬容,能寬容的人兼容並包,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批評,甚至對一些言辭激烈的攻擊也能理智對待,擇其善者而從之;遇事喜歡生氣、對別人的一點冒犯就銜恨報複的人無法做到寬容,能寬容的人心態平和、寬容大、淡然從容。
寬容更是一種智慧,是一種以博大的胸懷為基礎的智慧。愛占小便宜不願吃虧的人,占到的也僅僅是小便宜。俗話說“吃小虧占大便宜”,確實,有吃小虧甚至吃大虧的胸懷,就不愁有什麼東西得不到,老子說“夫唯不爭,是以不去”就是這個道理,這不正是大智慧的表現嗎?同樣,不肯讓人的人也難被人讓,聽不進逆耳之言的人會成為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孤家寡人。孔子說: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寬容,正是充分考慮了他人的利益,考慮了大局的利益,自己的利益也盡在其中。
寬容的人更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幫助,寬容的人會因為廉和的姿態避免成為別人的攻擊目標,寬容的人有著更加和諧的人際關係,從而使自己的工作、事業、生活順風順水。讓自己寬容一點吧,如果你在工作中感覺壓力過大,疑慮重重;讓自己寬容一點吧,如果你的婚姻生活中總是有那麼多的誤會和矛盾;讓自己寬容一點吧,如果你跟朋友、跟合作夥伴總是話不投機;讓自己寬容一點吧,如果你的生活中總是有那麼多的不如意。
每個人都會犯錯,包括自己,可是我們往往能很快原諒自己,卻無法原諒別人。這種自我原諒但不原諒別人的行為是軟弱的表現,因為你隻敢麵對自己的過錯,卻無法麵對別人的。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有的錯誤還是無意間造成的,是無心的。如果換個角度想想,你是那個犯錯的人,是不是希望你得罪的那個人能原諒你?如果對方原諒你,你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對人要有寬容之心,有的時候對方的做法可能不是有心的,是無意的衝動行為,知道他不是有心的,就不要把這件事再放在心裏,而應該忘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