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處世不是耍心計,用心磨合換來“鐵關係”(1 / 3)

當我們麵帶笑容,看在對方眼中,那朵微笑是發光的;當我們口出讚歎,聽在對方心底,那句讚美是發光的;當我們伸手扶持,受在對方身上,那溫暖的一握是發光的;當我們靜心傾聽,在對方的感覺裏,那對耳朵是發光的。因為發心,凡夫眾生也可以有一個發光的人生。

——星雲大師

1.為別人著想,意味著給你插上一對翅膀

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脫離社會而獨自生存,也沒有任何一種事業可以隻靠孤軍奮戰而實現成功。懂得為他人著想,就能為別人和自己留下緩衝的餘地,實際上最終的受益者還是自己。

美國一項權威調查機構的調查資料表明,全美最受人們關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麵:一個是健康問題,另一個是人際關係問題。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談到人際關係問題時說:“應付人的能力也是一種可以購買的商品,正如糖或咖啡一樣。我願意支付酬金購買這種能力,它比世界上的任何別的東西都有用得多。”為什麼人際關係問題受到人們如此重視?這是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脫離社會而獨自生存,也沒有任何一種事業可以隻靠孤軍奮戰而實現成功。所以能否更好地處理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常常成為人們能否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性格自私的人不願意對別人付出任何關愛,所以他們永遠都體會不到來自他人的友情和溫暖。而那些胸襟開闊的人則始終生活在幸福和關愛之中,這些幸福和關愛既來自於別人,也來自於他們自己。

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個遠行尋佛的苦行僧走到一個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絡繹的村民們在默默地你來我往。

苦行僧轉過一條街道,他看見有一團昏黃的燈正從巷道的深處靜靜地亮過來。身旁一位村民說:”孫瞎子過來了。”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他沒有白天和黑暗的一絲概念,他看不見高山流水,看不到柳綠桃紅的世界萬物,他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麼樣子,他挑一盞燈豈不令人迷惘和覺得可笑?那燈籠漸漸近了,昏黃的燈光漸漸從深巷遊移到了僧人的草鞋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問:”敢問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嗎?”那挑燈籠的盲人告訴他:”是的,從踏進這個世界,我就一直雙眼混沌。”

僧人問:”既然你什麼也看不見,那你為何挑一盞燈籠呢?”盲者說:”現在是黑夜吧?我聽說在黑夜裏沒有燈光的映照,那麼滿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樣是盲人,所以我點燃了一盞燈籠。”僧人若有所悟說:”原來您是為別人照明了?”但那盲人卻說:”不,我是為自己!”

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盲者緩緩問僧人說:”你是否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過?”僧人說:”就在剛才,還被兩個人不留心碰撞過。”盲人聽了,就得意地說:”但我就沒有,雖說我是盲人,什麼都看不見,但我挑了這盞燈,既為別人照亮了,也讓別人看到了我自己,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碰撞我了。”

苦行僧聽了,頓有所悟。他仰天長歎說:我天涯海角奔波著找佛,沒有想到佛就在我們身邊。人性就像一盞燈,隻要我點亮了自己的燈,即使我看不見別人,但別人卻會看到我。

幫助別人不一定要在他必經的路邊放上金子,有時候一點方便,一些提示,一句真心的話,也會成為別人躍過坎坷的機遇,也會成為別人成功的關鍵所在。一個人把自己想象成什麼,他就會成為什麼,相仿,一個給予別人方便的人。自己也會得到別人給予的方便,正所謂送人玫瑰手留餘香。哲學家莫爾在《烏托邦》一書裏說過,金銀遠遠趕不上鐵的用處大。為別人著想的人,即便自己給出的隻是鐵,與別人來說則會成為金,即便自己付出的一言一眼真心的祝福,也會收獲意想不到的結果。

為他人著想,給別人留有餘地可以給自己留下一個緩衝的機會,這也是一種為人處世的藝術。為他人著想,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博愛,更是一種智慧。為他人著想,就好比你中了一盆花,經過悉心照料,花兒開了,它回報你的不僅是五彩的斑斕和滿目的生機,它帶給你的,更是一片春天。

2.微笑是處世魔法,你用了別人也會用

每個人都會希望自己可以給別人留下好感,這種好感可以創造出一種輕鬆愉快的氣氛,可以使彼此建立友好的關係。一個人在社會上就是要靠這些關係才能立足,而微笑正式打開愉快之門的金鑰匙。

在臉部表情這一體態語言中,微笑是最能起到社交作用的一種表情語言。一些心理學家曾把臉部表情分為上半部分和小半部分分別加以研究,結果出人意外地發現,嘴在表達各種思想感情發麵的作用比眼睛還要重要。另外發現眉毛也有20多種“表演節目”,而且男子使用眉毛甚至比女子更多。然而,不管麵部表情如何複雜、微妙,在交往中最常用、最有用的麵部表情就是微笑。正確運用微笑的方式,有助於強化有聲語言的溝通功能,增強交往效果。

如果微笑能夠真正地伴隨著你生命的整個過程,這會使你超過很多自身的局限,獲得很多人生真正的成功,使你的生命自始至終都生機勃勃、輝煌燦爛。我們不妨試著用你的微笑去歡迎每一個人,那麼我們就會成為最受歡迎的人。微笑,它不需要花費什麼,卻能創造許多奇跡;它豐富了那些接受它的人,而又不使給予的人變得貧瘠;它產生於一刹那間,卻給人留下永久的記憶。它創造家庭快樂,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好感;它是疲倦者的休息室,沮喪者的興奮劑,悲哀者的陽光。所以,假如你要獲得別人的歡迎,請給人以真誠的微笑。

有人曾經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以證明微笑的魅力:

他給兩個人分別戴上一模一樣的麵具,上麵沒有任何表情,然後,他問觀眾最喜歡哪一個人,答案幾乎一樣:一個也不喜歡。因為那兩個麵具都沒有表情,他們無從選擇。

然後,他要求兩個模特兒把麵具拿開,現在舞台上有兩張不同的臉,他要其中一個人把手盤在胸前,愁眉不展並且一句話也不說,另一個人則麵帶微笑。

他再問觀眾:“現在,你們對哪一個人最有興趣?”答案也是一致的,他們選擇了那個麵帶微笑的人。

由此可以充分證明:微笑是最受人歡迎的。世界上不管哪一個人種、民族,每當人們心情愉快時,總會喜形於色。這時候,笑是內心喜悅顯諸外在的一種方式,也是人與人之間表達善意的最直接的方法。多年不見的朋友相遇時,在互相趨近、熱烈握手之前,老遠就可以見到對方的笑靨,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可以說,微笑是各個社交場合的通行證,是表達感情的最好方式。動人的微笑需要找到最合適的表情,經過訓練的笑容,應該是可以控製、有表達力的微笑,這與我們本色的微笑不同,本色的微笑隻有心中有笑意才會笑,沒有笑意又沒有經過訓練你是笑不出來也不會笑的。可是在生活、工作中,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微笑也是一種工具,你可以用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表達你對他人的尊敬和禮貌,感謝他人的誠意和禮遇。

微微一笑,看似微妙,其實它是開啟千扇門的萬能鑰匙。對素不相識的人微笑,表示你的隨和;對冒犯你的人微笑,表示你的諒解。在生活中,微笑往往比語言更能傳遞感情。一個微笑所包含的意義就是:“我很高興看到你,你帶給我快樂,我喜歡你。”

微笑這種既親切而又溫馨的表情,能夠有效地縮短雙方的距離,給對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從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圍。它能產生一種魅力,它可以使強硬者變得溫柔,使困難變得容易。所以微笑是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是廣交朋友、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

微笑看似簡單,但要把握得恰到好處也不容易。經常出現的毛病是,笑過了頭,嘴咧得太大。這樣給人一種傻乎乎的感覺。再有就是皮笑肉不笑,看上去讓人覺得難受。要糾正這些毛病,首先是要解決基本態度問題。當代心理學根據最新研究成果已經找到了真笑和假笑的區別:如果你在交談中能夠以完全平等的態度對待對方,尊重對方的感情、人格和自尊心,那麼你的微笑就是真誠的、美麗的,就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否則,你的微笑就是虛假的、醜陋的,你所能得到的也隻能是逆反心理和離心力。所以,隻有基本態度端正了,“皮笑肉不笑”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其次,要注意掌握微笑的動作要領和方法,即微笑時,口腔張開到不露或剛露齒縫的程度,嘴唇呈扁形,嘴角微微上翹。

所以,我們可以說人的微笑時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表情。試想,冷若冰霜的美貌怎能夠比得上一個真誠、愉快的微笑呢?會微笑的人都擁有良好心境,心地平和,心情愉快;會微笑的人都會善待人生、樂觀處世,他們的心底充滿了陽光;會微笑的人擁有強大的自信,他們對自己的魅力和能力抱積極和肯定的態度;會微笑的人內心都流露出真誠與友善、坦蕩與善良。用微笑做招牌,你就是這個世界上最有魅力的人。

3.肝膽相照,真誠之人才能交到真朋友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孟子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百姓說:“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真誠相待,要想別人真誠待你,你就應當首先主動真誠地去對待別人。你怎樣待人,別人也會怎樣待你。你與人為善、真誠待人,別人通常也會反過來如此待你。

這個真實的故事在大學裏流傳得非常廣:有一位老師寫了一本很專業的書,出版社沒有給他稿費,而是讓他自行推銷一千冊作為報酬。對那位老師來說,這遠比講課要難得多。

為了把書推銷出去,他在黨校學員隊裏搞了一次演講,他說:“……當老師的在這裏推銷自己寫的書,總不免有些尷尬。不過,如今作者也很難,寫了書,還得賣書。出版社一下壓給了我一千冊,稿費一文沒有,所以我不推銷不行。這本書寫得怎樣,我自己不好評說。不過有兩點可以保證:第一,這本書是我用三年時間完成的,是我心血的結晶;第二,書的內容決不是東拚西湊抄下來的,是我自己長期思考的見解。前不久,這本書被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評為社科類圖書的二等獎,這是獲獎證書。說實話,對於我們這些教書匠來說,搞推銷比寫書還覺得難,隻是硬著頭皮來找大家幫忙。不過,買不買完全自願,決不強迫。如果覺得這本書對你有用,你又有財力就買一本,算是幫我一個忙。謝謝。”

這位老師的演講一下子產生了良好效果,一次就賣掉了300多冊。這位老師不是專職的推銷員,但是卻獲得了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成功在於他恰到好處地表達了自己的真誠,從而贏得了聽眾的信賴。這表明,在講話中學會表達真誠要比單純追求流暢和精采更重要。

想到這個故事,我不禁想起了某天去商場買電器的親身經曆。當我走進一家電器商店後,一台音色清純透亮,低音渾厚震撼力強的音響便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時,一位男售貨員熱情地迎上來,滿臉的職業微笑,開始主動地向我介紹這種新產品。他的介紹很專業,語言很流暢,從性能優勢到結構特點,從性價比到售後服務,都娓娓道來,還進行了演示。

剛開始,他的熱情而熟練的介紹感動了我,令我對產品產生幾分好感。正當我要問他一些什麼時,他卻還在連珠炮似地講著,我怎麼樣都插不上嘴。他不管我懂還是不懂,也不管我的反應怎麼樣,反正就在我麵前喋喋不休地講下去,好像我不掏出錢他就不會甘休。

我的心裏開始有幾分不悅了。當聽到他褒揚自己的品牌而貶低其他品牌時,我開始對他的動機產生了疑問:如此誇誇其談後,產品性能是否果真高超?頓時,這種疑慮把先前產生的好感一掃而光。要不是出於禮貌,我早就走開了。正好這時來了一位顧客,我便乘機“逃”出了商店,把售貨員因為白費了口舌而表露出的幾分失望和怨憤拋在了身後。

我一直在思考,這位售貨員絕對是一位訓練有素且內行的推銷員,但卻又是一個不懂得說話奧妙的推銷員。為什麼他那滔滔不絕的介紹反而撲滅了顧客的購買欲望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

無數事實證明,說話的魅力並不在於說得多麼流暢,多麼滔滔不絕,而在於是否善於表達真誠!最能推銷產品的人並不一定是口若懸河的人,而是善於表達真誠的人。如果你能夠用得體的話語表達出你的真誠時,你就贏得了對方的信任,建立起人際之間的信賴關係,對方也可能由信賴你這個人從而喜歡你說的話,進而喜歡你的產品。

不但推銷員講話要表露真誠,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說話也是同樣道理。背得很熟,講得最順暢的演講並不是好的演講。雖然滔滔不色、一瀉千裏的演講非常流暢優美,但是一旦缺少誠意,就極容易失去吸引力,變得跟一束沒有生命力的絹花那樣,非常美麗卻不能鮮活動人,失卻魅力。所以,我們說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領導者,首先要想到的是如何把你的真誠注入到語言之中,懂得怎樣把自己的心意傳遞給對方。隻有當聽眾感受到你的誠意時,他們才會打開心門,接收你的內容,進而令彼此之間產生並實現溝通和共鳴。

真誠是深藏在人的內心深處的財富,正如鑽石埋在深處一樣,內在的東西比表麵的東西具有雙倍的重要性。有的人完全是門麵貨,好像一座因修建資金不夠隻修完門麵的房子,入口處像宮殿一般輝煌,裏間的屋子卻像草棚一樣簡陋。你在他們的房子裏找不到休息的地方,盡管他們自己總是在休息,因為他們一旦和你把該說的客套話說完之後,就無所事事了。他們最初的招呼應酬話活潑生動得像西西裏的駿馬,接下來他們便變得像修道院一樣安靜了。若想口中的話語源源不斷,舌根後就得有智慧的清泉汩汩注入。這一類的人容易蒙混住那些看事膚淺的人,但卻蒙混不住目光犀利者,因為目光犀利者會看透他們,知道他們的內在深處其實空空如也。語言的真誠就是對別人也是對自己的負責。

4. 為他人留點麵子,自己更有麵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尊嚴,每個人都渴望被人重視,被人尊重。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當你懂得維護別人的麵子時,你就會成為一個處處受到歡迎的人。其實,正因為你給了別人麵子,所以別人也以同樣的禮物來回報你!

人人都愛麵子,因為這關係到自己的尊嚴和地位。麵對弱勢群體或者失敗者,我們往往由於自己的優越,或有意或無意地剝掉了別人的麵子,抹殺了別人的感情,傷害了別人的尊嚴,卻還洋洋得意,自以為是。孰不知,今天你在這件事情上丟了別人的麵子,來日別人一定在另外一件事情上為難你。這就是你沒有給別人留麵子,別人自然不會給你麵子了。所以,為了讓自己更有麵子一點,就一定要記得適時地給他人留一點麵子!

曾經在一個年邁富人家做過鍾點工的麗薩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我和其他鍾點工有所不同,每天除了打掃衛生,花半個鍾頭“陪讀”也是我的工作內容之一。一次我把花瓶與筆筒的位置弄反了,主人大發雷霆,罵我是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