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卸下心頭的固執,苦尋結果不如享受今天(1 / 3)

人在迷惑的時候,往往會有許多心結打不開,這通常都是因為自己鑽牛角尖,固執己見,聽不進別人的逆耳忠言所致。所以當我們遭遇不順、陷入煩惱的時候,無論迷惑、愚癡或邪見,隻要不執著,就有辦法化解。

——星雲大師

1.坦然接受無法改變的現實

許多殘酷的現實是我們無法回避、無法選擇和無法改變的,我們要學會坦然接受。接受不可改變的現實,不是逆來順受,也不是不思進取,而是一種積極的順其自然的人生態度。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不可能事事順心,處處如意。如果終日因為那些自己根本不可能改變的客觀環境而怨天尤人,就根本沒有辦法也沒有時間感受那些原本屬於自己的快樂,更不用談追尋自己的理想和興趣了。因此,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工作中,隻要盡了自己的全部努力,就應該對自己表示滿意,並盡量享受其中的樂趣——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這種冷靜、豁達和務實的態度尤為重要。

對於無奈或不可改變的事,完全可以換一種思路考慮:這個世界本就是多姿多彩的,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特長,不一樣的身世、不一樣的家庭,不一樣的學習和成長環境;沒有必要因為自己在某些方麵比別人差而討厭自己,因為自己的身上一定還有許多別人所不具備的能力或特長,隻是沒有發現或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施展罷了;如果懂得接受自己,懂得珍惜身邊的一切,懂得理解和尊重客觀現實,就能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同時,也可以在這條道路上體驗到真正的快樂與幸福!

已故的美國小說家塔金頓常說:“我可以忍受一切變故,除了失明。我絕不能忍受失明。”可是在他60歲的某一天,當他看著地毯時,卻發現地毯的顏色漸漸模糊,卻看不出圖案。他去看醫生,得到了殘酷的證實:他即將失明。有一隻眼差不多全瞎了,另一隻也接近失明,他最恐懼的事終於發生了。塔金頓對這最大的災難如何反應呢?他是否覺得:“完了,我的人生完了!”完全不是。令他驚訝的是,他還蠻愉快的,他甚至發揮了他的幽默感。那些浮遊的斑點阻擋他的視力,當大斑點晃過他的視野時,他會說:“嗨!又是這個大家夥,不知道他今早要到哪兒去!”完全失明後,塔金頓說:“我現在已接受了這個事實,也可已麵對任何狀況。

為了恢複視力,塔金頓在一年內得接受十二次以上的手術,而且隻是采取局部麻醉。他會抗拒它嗎?他了解這是必須的,無可逃避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優雅地接受。他放棄了私人病房,而和大家一起住在大眾病房,想辦法讓大家高興一點。當他必須再次接受手術時,他提醒自己是何等幸運:“多奇妙啊,科學已進步到連人眼如此精細的器官都能動手術了。”

當真正麵對苦難這種事情的時候,其實每個人都能接受,就像本以為自己絕不能忍受失明的塔金頓一樣。這個時候他卻說:“我不願用快樂的經驗來替換這次機會。”他因此學會了接受,並相信人生沒有任何事會超過他的容忍力。如約翰彌爾頓所說的,這次經驗教導他“失明並不悲慘,無力容忍失明才是真正悲慘的”。

麵對現實,並不等於束手接受所有的不幸。隻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機會,我們就應該奮鬥!但是,當我們發現情勢已不能挽回了,我們就最好不要再思前想後,拒絕麵對.要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掌握好平衡。 其實,對於無奈或不可改變的事,完全可以換一種思路考慮:這個世界本就是多姿多彩的,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特長,不一樣的身世、不一樣的家庭,不一樣的學習和成長環境;沒有必要因為自己在某些方麵比別人差而討厭自己,因為自己的身上一定還有許多別人所不具備的能力或特長,隻是沒有發現或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施展罷了。

2.堅持有時候不是一種美德

最無謂的“痛苦”堅持就是對自己不滿意。每個人的特點各不相同,沒有哪個人可以在所有的領域取得成功。在自己不擅長的方麵執著不但會白白浪費時間而且會讓自己錯過在其他方麵展示才華、獲取成功的機會。

從小到大,我們所受的教誨都是要我們學會堅持。對知識的固執追求,要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對事業的固執追求,要堅忍不拔,一直如一;對愛情的固執追求,要精誠所致,無動於衷;就是打仗,一個不能“堅持最初五分鍾”的將軍不是一個成功的將軍,由於成功經常來自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那麼有沒有一些東西是應該放棄的呢?當然有。舍得、舍得,沒有舍哪有得?事實上,許多“堅持”都是以“放棄”為前提的。功名、私利、麵子、虛榮、舊情、新恨、欲望、貪婪、嫉妒、攀比……每當這一些東西困擾我們的時候,盡管是那麼的不情願,那麼的無奈,甚至痛苦。有一種選擇就是放棄,因為放棄是人生的大智慧,有時候甚至是一種美德。

年輕的時候,最可愛和最美好的品質就是什麼事情都認死理,堅持到底,不撞南牆不回頭。可是,我親愛的孩子們,在碰了很多釘子之後,你們是否發現,自己的無意義的事情上浪費了多少時間,荒廢了多少青春。在頭破血流之後你們是否能夠明白,其實,放棄也是一種美麗。它像秋天的落葉,孕育了春天的希望!我們必須要懂得放棄。請不要懊惱,放棄並不意味著失敗,它更像一種嶄新的開始,是一種生活的選擇,人生本來就應該在追求之中放棄,在放棄中追求!我們必須清楚,沒有人會對不住你,除了你自己!自己就是自己,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還在一味抱怨,那麼你隻會墮落下去。

如果一個人隻是低著頭一個勁兒地堅持,而你所堅持的事情有時沒有任何意義的,那你堅持到最後隻會緣木求魚,抱薪救火。說到底就是在浪費時間。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那些有意義的事,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無不如此。

大家或許都記得08年北京奧運會上,飛人劉翔因腳傷而不強跑的事情。其實誰都明白,即便劉翔當時跑了也沒有任何成績,反而有可能永遠廢了他的腳,他的放棄是明智的。鏡頭掃過他的臉,大家可以看到跑前的他痛苦萬分。當時,大家的心都忐忑不安,有一種不祥的預感。發令槍響,他奮力跑了兩步,有人搶跑,他又停了下來。一瘸一拐,將腿上的號碼撕下來轉身離開。廣播宣布“劉翔退賽”的時候,觀眾們都發出驚訝的聲音。

但是之後,大多數人對劉翔退賽的事情,都表現出了很好的理智,沒有任何憤怒、遺憾或者失望。盡管大家都一直一直很期待他可以在北京繼續創造輝煌,打敗蘿卜絲。可是事實是,他的腿不能支持他跑步了。他退出了。

但是同時,也有好多人在批評他,說他是敗類,說他是垃圾。說他四年來吃喝玩樂隻顧著拍廣告,把他說的一文不值。

好多人說他是懦夫。說他不跑,也應該走到終點。但是,劉翔帶著勇氣和淚水,以及身體和心理上的傷痛,出來迎接了這一切暴風驟雨,他說:我的傷痛真的一時好不了,不能跑了。但是我會再回來的。這次的放棄,也是為了不放棄我永遠的運動生涯,請大家相信我。

一席話,擲地有聲。4年前,他是中國的英雄,他到領獎台上的一躍成為經典。每個人都真心的為他驕傲。4年過去了,發生了這件事,但在大家,他還是英雄!他曾經給大家的感動仍在,他向世界證明中國的力量,而這個證明現在還沒有消失。相信劉翔一次的放棄,一定會換回更輝煌的現在。

如今,劉翔已經傷愈複出,並且在各種錦標賽上取得不俗的成績,慢慢恢複了良好的狀態。如果他當時僅憑所謂的“精神”就帶著那麼重的傷堅持跑完,後果也許會不堪設想。如今的他,還是那個神采奕奕的“飛人”,他的一次放棄,一定會換來更輝煌的成功。

如果你也是一個麵對長長的跑道和萬千期待的目光,但是卻身負重傷的劉翔,那麼希望你記住,你不是為別人而活,而是為自己而活。如果真的堅持不下去,就放棄吧。青春的美好在於,一個夢碎了,還能做另一個夢。所以,回去養養傷吧,一定還能狀態良好的出現在鮮活的世界裏。

人的成功貴在堅持,但在堅持前一定要看清楚你的堅持有沒有意義。有時候勇敢的放棄也是另一種堅持。放棄或許是一種傷痛,然而它像黎明前的黑暗,預示了光明的璀璨!人生有太多的無奈,不懂得放棄,就隻能憂愁相伴!我們應該學會長大!

3.時刻保持一份淡然的心境

當你快樂的時候,不得意忘形;當你痛苦的時候,明天很快就會來臨。痛苦或者快樂,完全蘊涵於眼界的寬窄。以平常心去生活,時刻保持一份坦然的心境,這就是人生的智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我國先哲安身立命的處世原則,如果對個人的得失看得過重,勢必為名利所累,生活中你便會陷入一張無形的網中,不可自拔。人生是複雜的,有時卻又很簡單,甚至簡單到隻有取得和放棄。應該得到的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去取得,不該取得的則當毅然放棄。取得往往容易心地坦然,而放棄則需要巨大的勇氣。

在愛迪生七十多歲的時候,一場大火把他幾十年的財產包括房屋燒的一幹二淨。他的兒子在失火的時候,四處尋找他的父親。終於在不遠處看到了愛迪生。火光映著愛迪生蒼老的臉,他的白發和胡須在火光中隨風飄動,他默默地注視著無情火苗吞噬著自己多年的心血,他的兒子要把他拉開,愛迪生卻對他兒子喊道:“快去叫你母親來觀看這罕見的場麵吧!恐怕她以後再也沒機會見到這壯觀的景象了,讓我們的過失都被燒得一點不留吧!真好,讓我們有了重新開始的機會。”一年後,他的又一項重要的發明留聲機問世了。

智者如愛迪生那樣的人,對得失淡然視之,因為失去的永遠不會再回來,得到的也不可能永遠是自己的,輕鬆快樂地生活,努力地為事業奮鬥,何樂而不為呢?愚者心中背負著太多的包袱——金錢,地位等東西,所以生活得很累,得到的他們怕失去,沒得到的他們想得到,使自己成為名和利的奴隸,永遠無法快樂。

南方楚國有一個人叫支離疏,他的形體是造物主的一個傑作,或者說是造物主在心情愉快時開的玩笑:脖子像絲瓜,腦袋形似葫蘆,頭垂到肚子上而雙肩高聳超過頭頂,頸後的發髻蓬蓬鬆鬆似雀巢,背駝得兩肋幾乎同大腿並列,好一個支支離離、疏疏散散的“美人”坯子!支離疏卻暗自慶幸,感謝上蒼獨鍾於他。平日裏,支離疏樂天知命,舒心順意,日高尚臥,無拘無束,替人縫衣洗服、簸米篩糠,足以糊口度日。當君王準備打仗,在國內強行征兵時,青壯漢子如驚弓之烏,四散逃入山中。而支離疏呢,偏偏聳肩晃腦去看熱鬧,他這副尊容誰要呢,所以他才那樣大膽放肆。當楚王大興土木,準備建造皇宮而攤派差役時,庶民萬姓不堪騷擾,而支離疏卻因形體不全而免去了勞役。每逢寒冬臘月官府開倉賑貧時,支離疏卻欣然前去領到三盅小米和十捆粗柴,仍然不愁吃不愁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