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間上,種種欲望像個大磁鐵,誘惑你、吸引你,成為他的俘虜;你不想受它的誘惑,你就得有另外一套抵製的力量。人不能怪外境的誘惑,這是因為自己的內心無力,所以才抵製不了外境的誘惑。
——星雲大師
1.時刻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是一種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和生存方式。隻有清楚地知道自己曾去過何處,今後又要去往何方,生命才有意義,人生才會不留遺憾。
很多人都不了解自己能夠做什麼,也不知道到底想要什麼,一開始時野心勃勃,但沒過多久就變得沮喪和頹廢,甚至麻木不仁。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意義,他們努力地工作隻不過是為了金錢與成就而已,而一旦達成這個目標,卻發現一切盡屬虛空。
索柯尼石油公司人事經理保羅·波恩頓,在過去的20年中,曾麵試過7.5萬名應聘者。當有人請教他:“今天的年輕人求職時,最容易犯的錯誤是什麼?”
他回答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這讓人驚詫不已,想想看,一個人花在影響自己未來命運的工作選擇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購買一件穿了一年就會扔掉的衣服上的心思要少得多,是一件多麼奇怪的事情,尤其是當他未來的幸福和富足全部依賴於這份工作時。”
關於生活方式、經濟能力、工作與休閑,以及成就感的來源等生命重大課題,如果沒有一個清楚的看法,我們便不知道自己為何活著,沉重的付出隻能帶來微不足道的利益。事實上,理想的工作、讓自己快樂和滿足的社交、心靈與美感的提升、能維持符合自己身份的金錢……所有這些並非可望不可及,但是,你必須先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懂得如何去追求。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具體來說就是,生活有明確的目標,工作有明顯的意圖,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麼樣的結果。把是否“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作為標準,可以將上班族大致劃分為以下幾類:被動算盤珠型,即一切以領導意誌為導向,想要的就是能夠完成被安排的工作;消極怠工型,即為了混日子,不在乎想要什麼;積極自主型,即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工作帶有很強的自主性和目的性,不但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工作,還明確自己還需要做什麼以服務於自己的目標。
大多數人都屬於第一種,所以隻能勉強當個打工者。少數人得過且過,在被淘汰的邊緣打擦邊球。表現卓越的人按照自己的目標成為領導,或者把老板炒了魷魚。
第三種人的工作方式毫無疑問是最有意思的,雖然在實現自己想要的東西這一過程中必然有得有失,有成功有挫折,但最終會有收獲,可以滿足個人的自我實現欲望,工作得充實。用領導們慣用的詞來形容這樣的人就是“有想法的人”。
怎樣才可以做一個有想法的人,怎樣才可以做一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這是許多人需要考慮的問題。從宏觀上來講,首先要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想成為什麼的人,想達到什麼的成就或地位,然後圍繞這一目標來做應該做的事情;從微觀上來講,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問自己一遍:做這件事情需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為什麼要做,怎麼做才能達成目標,從而使這件事情的完成顯得更有意義。總之,自己要多思考一下,不要以他人的意誌始終左右自己,而且對任何一件事情都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即便這種判斷可能會錯誤,但檢驗錯誤的過程同樣重要,錯有錯的收獲,如果不判斷,那將一無所得。
2.自信長處使你幸福倍增,自卑短處使你痛苦一生
生活中我們有時偶會感到自愧自歎不如人,其實人生沒有什麼好羨慕別人或貶抑自己,隨時讓自己從悲傷煩怨中調整出喜悅和自信的心,悅己樂人、勉己勵人,在平凡與不平凡之間找到獨一無二的自己,才是正道。
自卑者總是一味輕視自己,總感到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麼也比不上別人。這種情緒一旦占據心頭,結果是對什麼也不感興趣,憂鬱、煩惱、焦慮便紛至遝來。無論對待工作,還是對待生活都是心灰意冷、萬念俱滅。失去了奮鬥拚搏、銳意進取的勇氣。倘若遇到困難或挫折,更是長籲短歎,怨天尤人,抱怨生活給予自己太多的坎坷。這與現代人應該具備的自信氣質和寬廣的胸懷是那樣的格格不入。
其實每個人在不同的時期,都會產生程度不同的自卑心理。任何人都無法做到沒有一絲缺陷,完美主義者更容易產生自卑的情緒。產生自卑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人喜歡用過高的標準作為自己的目標,結果使自己永遠處於達不到要求的失敗地位,導致自卑感的產生;有的人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對於別人的貶低往往產生自卑的心理;有的人錯誤地把別人對自己的誇獎當作譏諷那麼他們感受到的信息就帶有自我否定的傾向性,他們會越發地感到卑微、低下;有的人對於家庭或自己的經濟收入以及地位感到不滿,對於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攀比心理也會產生自卑的心理;有的人由於身體的缺陷不能像正常人那樣生活也會產生自卑的心理等等。
或許你沒有秀美的容顏,也沒有聰穎的天資;或許你沒有驕人的學業,也沒有出眾的才華;又或許……總之,看到別人幸福的微笑便覺得是對自己無情的嘲笑,想到自己渺茫的前途又感到十分迷茫。你也知道誰都不可以隨隨便便成功,但卻認定自己根本無法成功。你更知道懊喪的困境需要勇氣去麵對,然而無數次的失敗使希望和信心蕩然無存——反正你覺得自己是一無是處,一無所有,甚至想一死了之。自卑使你看不到生活的陽光,痛苦的度過一生。
自卑的枷鎖被鍍上了金光。生命在紛繁、擁擠、千變萬化的生活中充滿了坎坷和挫折,情緒也因不幸的侵擾跌宕起伏而備受折磨。生命需要拂去思想的矜持與迂腐,寧靜的生活需要自信的點綴。自信從自己的內心而來,首先你要相信自己,找出自己的長處與優勢,告訴自己是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調整好你的心態,做事情之前不要先去否定自己,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這樣久而久之你就能成為一個自信的人。自信的人常常會獲得更多成功,幸福感油然而生。
3.別讓“優秀”謀害了你的幸福
幸福永遠都比優秀與成功更為重要。如果有一天優秀傷害了你的幸福,那麼你的人生也就不會有什麼意義了!因為人之所以要努力地做到優秀無非是為了得到幸福,倘若它阻礙了你通往幸福的道路,那麼最好還是暫時將它移開的好。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每個人都渴望成為優秀的人,或者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個非常出色的人。於是,很多人就想方設法地將自己打造的更加優秀,或者竭盡所能地去尋找優秀的另一半。因為他們自以為是地把幸福與優秀劃上了等號,他們固執地認為擁有了優秀,便會擁有幸福。孰不知,有時候。幸福比優秀顯得更為重要。幸福的人不一定要非常優秀,而優秀的人也不一定就會非常幸福。
然而,很多人就是搞不懂優秀與幸福的關係,他們總是認為隻要優秀就可以幸福。這種想法也許無可厚非,畢竟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追求上進自然是好事情。可是,如果太過沉迷於優秀的幻夢裏,那麼必將會付出幸福的代價。也許,在你並不成功的時候,已經擁有了幸福,可是自己卻並不懂得珍惜。而等到你真正地做到非常出色的時候,幸福卻悄悄地離你遠去了。人生就是如此,優秀是把雙刃劍,有時候它會傷到你自己的。
有一個23歲的女孩,身邊有一位成熟穩重、經濟條件不錯的男人一直密切關注著她——那是她的鑽石王老五上司。她是一個敏感的女生,怎會不知道?然而,由於潛意識裏的自卑感在作祟,她總不肯給他表白的機會。她在心裏發誓:要做就做他身邊最優秀的女人,將其他女人比下去,然後才坦然接受他的愛。
從此以後,她拒絕了他的一切邀請,深居簡出,埋頭苦讀,終於考上了她一直向往的,他曾經就讀過的那所著名學府的研究生。當他提出送她去上學時,她婉言謝絕了,她覺得自己不該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丫頭、隻會讀書的小呆子,而應該是一個高分高能的天之嬌女。她要借助任何一次機會鍛煉自己,為的是將來能夠與他並肩站立,成為他的同行者,而不會自慚形穢。在讀研期間,她潛心做學問,又多方鍛煉自己的心智,磨練自己的毅力,如願以償地,她變得那般出類拔萃,導師覺得她不讀博士真是浪費。於是,她又花了三年時間讀完博士。院裏挽留她,並允諾送她出國,而她卻無心逗留,想讓他看到自己經過這六年時間變得如此優秀的願望顯得那麼強烈。她,終於帶著美好的期待飛回到他所在的城市。這一次,是她主動約的他,她想向他顯示:自己有足夠的優秀成為他的幫手;她還想讓他意識到:她有了做他好太太的完美條件。然而,他與她坐在咖啡屋裏還沒說幾句話,他的手機就響了,他接起來:“啊?兒子又發燒了,好,你等著,我這就回去送他去醫院。”然後,他略帶歉意得對她說:“我兒子生病了,我太太很緊張,現在他們很需要我在他們身邊,我們以後有空再聊,好嗎?”如晴天霹靂將她擊中,她隻剩下機械地點頭,機械地回答:"好!”除此之外,她還能說什麼?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