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乒風雲之女單(1 / 1)

世乒風雲之女單

以1956年的東京第23屆世乒賽為界限,女子單打的曆史非常嚴格地分成涇渭分明的兩段。在那之前產生的21個冠軍(1937年的第11屆世乒賽沒有宣布女單冠軍)全部屬於歐洲女性。而從23屆開始,到1999年的第45屆,中日朝韓的姑娘們已經連續23次獲得了女單冠軍吉·蓋斯特杯。

女單是世乒賽上產生連冠現象最多的項目,前五屆的冠軍都被一位名叫梅德尼揚斯基的匈牙利女子奪走。從第14屆開始,另一位匈牙利女子法卡斯連奪三次冠軍。之後,羅馬尼亞姑娘羅塞亞努居然拿下六連冠。

這種現象與當時女子高手不多有很大關係,而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1957年之前的世乒賽都是一年一次,選手們在自己的運動生涯中可以參加很多次世乒賽。

當女單進入亞洲時代之後,朝鮮的樸英順、中國的曹燕華和鄧亞萍都曾經有過兩連冠的戰績,離贏取三連冠的小獎杯隻有一步之遙,鄧亞萍甚至在四屆世乒賽中拿到三次冠軍。

女單進入亞洲時代的標誌是日本的大川富在1956年勝利,從那年起的8屆比賽,日本獲得了7次女單冠軍,著名選手的鬆崎君代贏得了其中的兩次。

而日本人在8屆比賽中唯一的一次失手成為中國女隊40年霸業的開端,那是1961的北京,一個乒乓球的春天,戴一副黑邊眼鏡看上去文縐縐的邱鍾惠在女單項目上為中國隊獲得了第一個女子乒乓球世界冠軍。

中國的第二個女單冠軍又等了10年,由林慧卿在1971年獲得,兩年後,胡玉蘭在這個項目上再次獲勝。接下來1975年到1977年的兩個冠軍都屬於同一個人:朝鮮的樸英順,但實際上女隊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甚至是做出了一定的犧牲。

從1979年到1999年的11屆世乒賽中,中國女隊在單打中獲得了10冠軍,徹底打造出一個中國女隊時代。而唯一的一次丟失發生在1993年瑞典歌德堡的第42屆世乒賽,就是在那屆比賽中,“海外兵團”這個詞彙的出現率達到了最高峰,女單的前兩號選手鄧亞萍和喬紅在同一天被代表別國參賽的前中國球手擊敗,甚至連前八名都沒有進入。結果韓國的玄靜和在決賽中擊敗恢複訓練不久、代表中國台北參賽的陳靜,繼前三屆先後拿下女雙、混雙和女團冠軍後,終於實現了世乒賽上的大滿貫,也結束了中國隊在女單上的7連冠。

那之後,鄧亞萍和王楠再次為中國隊創下女單三連冠,中國女隊的輝煌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