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壇王子孔令輝(二)(1 / 1)

乒壇王子孔令輝(二)

(二)最初的乒乓緣

我父親是乒乓球教練員,這與我後來走的路的確有很大的關係。不過,與劉國梁、鄧亞萍他們這些同樣出身於乒乓球之家的隊友們有點不同,我學打球並不是出於家長的要求,而是自己做出的決定。

在還打不了乒乓球的年齡,我其實就已經在每天跟它打交道了。我兩三歲起上的那個幼兒園就在黑龍江省體工大隊院子裏,每天被爸爸接出來後我都要到乒乓球隊玩上好一陣子。訓練館裏沒有什麼其他好玩的,我除了滿世界瘋跑就是在乒乓球台上下爬來爬去,那碩大的球館在我麵前,儼然是一座迷宮。

後來長大一點,我轉到省第一幼兒園。這個園在我去之前就開設有少兒乒乓球班,自從我去後,又聘請我爸爸做了技術顧問。令人奇怪的是,我這個乒乓球教練的兒子,卻並不肯參與這項訓練,頂多是站在一旁當觀眾。說實在話,那會我沒感到打乒乓球有多大意思。

對於我到底應不應該學打乒乓球,父母並沒當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放在心上。他們那時也許認為,學也好,不學也好,反正都不過是小孩子的一項愛好。那會兒,他們還不可能把乒乓球同我未來的職業聯係在一起考慮。

在將近六歲時,我自己突然有了要學打球的想法。這想法的產生,當然與老師的長期引導不無關係。有趣的是,我參加訓練班時爸爸還蒙在鼓裏。一個星期六,我回家後對他說:“爸,您給我粘個拍子吧,我也打球了。”他這才知道了情況。

嚴格地說,爸爸也不能算是我的“啟蒙教練”。雖然他的教學水平理所當然地要比我們幼兒園的老師要高許多,可我還是寧願聽老師的而不聽爸爸的。有一次他發現我的技術動作不規範要求我改正,我便搬出“擋箭牌”來與他對抗:“在班裏老師就是這麼教的,您敢說老師不對!?”也許是出於對老師在小孩心目中至高無上地位的尊重吧,從那以後爸爸果然很少再直接指出我技術上和毛病,而是改為經常私下裏同我們的老師交換意見,把方法講給他,再由他傳授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