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王子孔令輝(一)(1 / 1)

乒乓王子孔令輝(一)

(一)從爸爸媽媽談起

一次有人問我父親:"你怎麼隻有孔令輝這一個兒子?"

這問題聽起來似乎有點奇怪,但其實也有道理。因為以我父母近50歲的年齡,在他們年輕的時候,社會上還不太講究“一家隻要一個孩兒”;而我也曆來不希望自己是獨生子,總想最好能有個哥哥護著我,沒有哥哥有個弟弟也行啊!我父親的回答也挺有意思:“我覺得,孩子多了感情就不好分配,所以終究隻要了小輝這麼一個兒。”

這話挺“細膩”的,很富有感情色彩,與我爸的外表似乎不太相稱。其實,他就是這樣一個外柔內剛的人。外表是個豪爽粗獷的東北大漢,可心中卻有許多細膩的情感。

對於我的成長,父母親實在是下了太大的功夫,付出了很多很多。就拿送我上幼兒園這件事來說吧,他們就做過很細致的選擇。起初,我上的是近處的一個普通幼兒園。他們覺得應該讓我能多學些知識,便又聯係了省第一幼兒園。這個幼兒園不但離家遠接送要多跑許多路,而且收費也很高。當時,我父母的工資都各隻有37元5,而每月我的托兒費就得交42元。回憶起當初的情景時,爸媽的語氣總顯得挺輕鬆:“我們那是為了花錢買教育。”可兩位大人每月隻給自己留30幾元生活費,這日子怎麼可能會過得輕鬆?

父母雖然對我關懷備至,但並不驕慣我這個獨生子。記得是三四歲的時候,一個星期天一早起我就鬧著要一支玩具槍。爸爸提出要求:得等把家裏的事情料理完成後再去街上買。我執意要立即達到目的,並以大哭相要挾。見我一鬧,爸爸幹脆不理我了。我被晾在那兒無“台階兒”可下,隻好頂著大冬天的冷風坐在門外的菜窖上哭了足有兩個小時!最後,還是媽媽出來拉我回去主動向爸爸承認錯誤,他才原諒了我。

那會兒,每當在家過星期天時,我還必定要完成一項任務——做一件“好事”,比如開頭時洗自己的手絹、襪子,後來幫大人拖地板之類。

有一次,我發現門外的走廊上結了不少冰,人們走路很不方便,就自告奮勇地承擔起鏟冰的任務。寒冬臘月,我在外麵不一會兒就被凍得小臉通紅。可爸媽不但始終也不出來幫我一把,事後還特別告誡我,凡是自己答應下來的事情,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認真完成。

所以,如果現在大家發現我有哪些習慣還不錯,那就是從小在父母的教育下養成的。這些習慣對我後來幹好乒乓球事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