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深圳康佳集團成功經營啟示錄(1 / 3)

中國深圳康佳集團成功經營啟示錄

中國深圳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79年12月成立的“廣東省光明華僑電子工業有限公司”。這是全國首家中外合資電子企業,生產“KONKA”牌收錄機,以“康佳”商標注冊獲準。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於1984年1月2日開始生產“康佳”牌彩電。1987年12月30日,“光明華僑電子公司”被確定為國家內銷彩電定點廠家。同年,公司進行組織機構大調整,這次調整使整個公司獲得蓬勃生機。1988年3月,原國家機電部公布1988年度全國最大百家電子企業名單,“康佳公司”排名第19位,位於廣東省之首。1988年10月,康佳KK—T920彩電獲廣東省電子產品評比一等獎。1989年8月,原機電部批準康佳公司為1988年度國家二級企業,這是首家獲得國家二級企業證書的合資電子企業。1989年10月,“康佳”牌T920C獲廣東省“優質產品”稱號。同年8月,為使企業名稱與產品商標統一,更好地樹立企業形象,經深圳工商局批準,“廣東省光明華僑電子有限公司”。改名為“深圳康佳電子有限公司”。1991年,康佳獲得“中國首屆國產精品評選活動”優質金獎第一名。1992年3月,康佳公司改組為股份製上市公司。擁有股本2.8億股,其中國內資本占57.97%,國外資本占42.03%。同年,康佳集團獲全國百家電子企業彩電整機合資企業第一名。從1993年起,國內的企業並購與重組已成為浪潮。而康佳出手迅速不凡,從華南走向東北,兼並了牡丹江電視機廠。並使牡丹江廠由虧損變成當地的利稅大戶。這種成功的兼並方式被輿論界稱之為“牡康模式”。1993年康佳彩電又獲第三屆中國國際電子貿易博覽會金獎。1994年康佳彩電在全國產品品牌知名度民意調查活動中榮獲電視機第一名。1995年,康佳又與陝西如意電子總公司合資組建了陝康電子有限公司。1996年,康佳集團榮獲全國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優秀企業。康佳經過十多年的茁壯成長,已從昔日來料加工的小廠發展成為以生產“彩霸”電視機為主的大型集團化、國際化企業集團,被列入國家300家重點企業、全國十大最佳合資企業之一,在1997年電子工業百強排名中居第四位。現康佳總資產42.6億元,總產值57億元,營業收入60億元,創彙350萬美元。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13%,位居全國出口量第一、銷售量第二位。

1.“五全”質保體係的“魔罩效應”

名牌是商品特殊的市場通行證,而高質量是名牌的靈魂。高質量來自於嚴格的質量管理。一次小小的疏忽,一點點稍微的馬虎,都會給企業帶來莫大的損失。為此,產品質量管理應從“事後補救”變成“事先預防”;經營方針應從被動防守轉為主動進攻。康佳集團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勞動。“質量第一信譽為本”是康佳的宗旨,也是品牌的保證。

康佳對質量控製的嚴格幾乎到了苛刻的地步。正是這種苛刻造就了卓越的質量。康佳彩電誕生伊始,康佳就瞄準美國UL、加拿大CSA、德國FTZ、英國BS、澳大利亞SAA等質量標準,結合公司的實際逐漸建立起了有康佳特色的質保體係。

首先,他們把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和人員素質緊密結合在一起,創造了“全員、全企業、全過程、全係統、全天候”的五全質保體係。全員是指對於企業的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包括人員自身的素質,人人都應依一定的標準和規定承擔質量監控的任務,上至總經理下至員工無一例外,全員“皆兵”都應視差錯為大敵、優質高效做好本職工作承擔自監義務;全企業是指全企業內的任何部門、單位均應以創優剔次為己任,杜絕任何不良品的出現;全過程是指質量管理工作不應在產品生產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形成漏洞和真空質量控製,應該時時掌握在員工的有效監控範圍之內;全係統是指QC工作應該在康佳所有的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營銷部、駐外機構等全集團內實施;全天候則指無時無刻毫不間斷地保證質量控製工作的實施。“五全”質保體係像一個“魔罩”把整個康佳的全體人員、所有活動、每個生產環節,時時刻刻都罩在全麵質量管理工作這個罩子裏。

其次,康佳有先進的檢測設備,引進了國際先進的多製式中心信號係統,在生產線上配備了電腦測試儀、平穩特性電腦調校設備、電腦自動檢測線路板設備,並籌建了國內規模最大,儀器最先進的例行實驗室、客戶驗機室和協配件檢驗室。

再次,康佳人認為員工參與是搞好質量工作的關鍵,因此從各種渠道花大力氣培養員工的參與熱情和參與精神。

最後,為了確保購件的品質質量,康佳采取了“三權分立”的采購機製設計,使之互相協作,又互相製約。采購程序分解為三個環節,即:技術開發中心下達采購配件的種類、品質要求,供應公司進行采購供應工作,而外購件的品質認定工作則由品質部負責,彼此三權互相獨立,權限劃分清楚,彼此互相不能幹涉工作,又相互聯係。

在強有力的質量保證體係控製下,康佳先後獲美國UL、加拿大CSA、德國FTE、英國BS、澳大利亞SAA等標準認證產品免檢進入國際市場,並於1993年1月在全國彩電行業中首家獲得ISO9001質量認證。康佳人對此並不滿足,在1994年、1995年緊接著又開展了“循環質量整改年”、“質量提高年”活動,使彩電產品的直通率從原來的80%提高到90%,開箱合格率從原來的96%提高到99%,而批次合格率從原來的95%提高到97%。

2.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康佳人深諳其中的道理,他們不但注重技術信息,而且更注重研究開發。“立標要高、技術要新”是他們的研究開發原則;“領先國內,趕超世界”是他們的研究開發目標。1987年,康佳說服港方而建立了研究開發中心,建立伊始,康佳的研究發展力量很薄弱,但由於康佳人認識到“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的道理,一開始便宏誌高揚,提出“立標要高,技術要新”的研發原則,確定了“領先國內,趕超世界”的研發目標。

為了盡快適應市場的需要,掌握國際彩電技術的新動向,康佳的研究開發人員在引進技術的同時,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國內外先進技術、收集技術信息、掌握產品潮流。

康佳不但注重收集彩電的技術信息,更注重研究開發中心機構的硬件建設。康佳以30%的速度加快更新研究開發設備,以年銷售額的2%—3%作為技術開發投入。現中心配備有雙通道全功能測試儀、TV圖形信號發生器等現代化的實驗設備和測試設備共147台,總價值達人民幣2240026元,單價逾萬美元的貴重設備達66台,實現了電子產品的電路和結構設計的計算機化,特別是他們有先進軟件支持SGI工作站,在進行產品的線路和結構設計工作時已實現了產品設計到模具加工的無紙化,提高了設計效率,減少了設計工序,降低了設計成本,加快了產品設計周期。

為使企業的模具加工水平、注塑加工水平、插焊工藝水平、裝配調試水平與技術開發中心的快節奏和高要求相適應,康佳近幾年特別注重技術開發配套工藝和水平的提高。

康佳在抓技術開發的過程中,除重信息、重投入之外,更重技術人員管理機製的建立。鑒於技術工作人員屬腦力工作,工作績效監督、考核複雜,故康佳在管理技術工作人員中,多采用激勵的手段,認真製定並實施了《新產品技術開發獎勵辦法》,技術開發部還嚴格執行了淘汰編製5%的製度。康佳不惜重金挖掘人才,尊重技術,對於廠外人士的技術建議更是倍加珍視。

由於康佳對市場信息的重視,加強技術開發部門與配套設施的建設,康佳新產品開發與生產能力日益引起國內、外的矚目。如今在康佳,任何一種新產品,從技術設計到投入生產僅為6個月。在生產線上前一種產品還沒有從線上走下來,後一種產品已經投放到了生產線上,速度之快令人感歎。現康佳每年都有幾十種新產品麵市,新產品產值率占總產值90%以上。

3.“沒有卓越,隻有超越”

“為有源頭活水來”康佳管理工作充滿了活力,生機勃勃,是因為他們努力把競爭機製引入用人製度,有許多新舉措。他們鼓勵員工參與競爭,促使德才兼備的人脫穎而出。康佳職工深深體會到“沒有卓越,隻有超越”,在競爭的大潮中不能停步,要不斷地超越、前進。“沒有卓越,隻有超越”是康佳管理工作追求的目標。這一目標為康佳的管理確立了基調:管理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而不是標新立異、嘩眾取寵。在和康佳企管部的同誌座談時,當問到康佳的管理方法有什麼特色時,我們得到的答複是:要說特色隻是我們對公司日常管理的常抓不懈,不斷向別人學習,把自己的工作做足100分。

康佳管理製度嚴格,廠規廠紀落實非常徹底,而管理工作卻依然充滿活力,這是由於康佳把競爭引入到企業用人製度之中,在人事製度上采取一係列的新舉措。

首先,確定了“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幹部選拔機製,康佳稱之為“組閣製”。由總經理選聘部、室、廠正副職幹部,總室、廠正職幹部選聘部、室廠工作人員的人事製度,組閣製遵循資格限製、自由選擇、公開競爭、自願上崗、內部優先的原則,在全公司範圍內進行了崗位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