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煉,是事業興盛的母體
中國人非常信奉“三、六、九”,尤其是以九為大,以九為尊。
創業發展的路上,通常都要幾經風雨,幾番磨難。而最能為企業家壯行者,惟有磨難的風風雨雨,強者就是從這風雨中走出來的。
通過風雨的霧靄,方能看到成功與致富的彼岸。這風、這雨、這磨煉正是企業家成長的必經的洗禮。磨煉,是成功資本最初的積累。磨煉,是事業興盛的母體。
1.人生有多少無奈,經營就有多少忍耐
人生有許多無奈,人生有許多無奈的等待。忍,是一種韌性的戰鬥,是一種永不敗北的戰鬥的策略,是戰勝人生危難和險惡的有利武器。
成功企業家創業史中,“忍”字更成了眾多創業者的人生哲學。
忍,是醫治磨難的良方。忍人一時之疑,一定之辱,一方麵是脫離被動的局麵,同時也是一種意誌、毅力的磨煉,為日後的發奮圖強、勵精圖治、事業有成奠定了正常情況下所不能獲得的基礎。
經營上的成敗得失,常常檢驗著企業家的修養水平:有的泰然處之,從容對待,以真誠化幹戈為玉帛;有的則怒形於色,耿耿於懷,因偏狹積小怨為仇端。學會忍讓,這看似極簡單的事兒,卻有利化解前進中各種煩惱,而使成功路上充滿信心。
忍讓不是懦弱可欺。相反,它更需要的是自信和堅韌的品格。古人講“忍”字,至少有如下兩層意思:其一是堅韌和頑強。
忍讓是一種眼光和度量,能克己忍讓的人,是深刻而有力量的,是雄才大略的表現。
一個“忍”字,自古至今一直散發著神奇的光芒。古今中外幾乎所有的成功企業家,都大大地沾了“忍”字的光。
為求生存就必須忍耐,當企業經營順利時,不要貪求眼前的快意,要為所追求的目標持之以恒地付出心血,麵對一切屈辱、謊言、背信、誣蔑、嘲笑、嫉妒等等痛苦,都要極力忍耐,艱苦奮鬥共渡難關。忍耐力強的公司才具有競爭力,競爭力強的公司才能真正保證員工的福利。全體員工要學會忍耐普通待遇下的工作,隻有能夠忍耐一切不可能承受的苦痛,才能做到別人不可能做成的事業。
日本著名企業家坪內壽夫是一個“堅忍者”,他常說:“我的經營就是忍耐的經營。”事實上,他克製內心私欲的克己心,對他人的誤解與中傷不加辯駁的忍耐力,對教育員工的恒心,一旦決定就不畏困難去做的意誌力等等,都是異於常人的特質。
他經常暗自說:“要忍耐,要忍耐!”但與此同時,他也必定堅定地告訴自己,“好,咱們等著瞧!”
這正表示他的忍耐與怨恨是表裏如一的,他心中激烈的怒火轉化為表麵的忍耐,以及攻擊的能量。他的忍是大忍,是積極的。
7年前,當佐世保重工救濟劇正愈演愈盛時,在一次受訪中,他曾抑住熱情地說:“我遇到過太多太多的不如意之事,有時甚至叫我痛苦得無法再站起來……但我都咬緊牙關,忍耐過去了。”
由此可知,光有事業心,仍難成事業,還必須是融和了各種要素,經過發酵後才產生的。而成為坪內事業欲望的發酵劑,正是他的忿怒與忍耐。
1945年5月,正當日本在二次大戰中戰敗之際,坪內壽夫受召到滿洲通訊隊,9月中旬,他在興安嶺山中為俄國所俘,押至西伯利亞。
在被俘的日子中,最難忘的就是吃的經驗。坪內壽夫嚐到了“饑餓中飽食”的體驗。那就是在搬運砂糖時,偷偷在袋上挖個小洞,讓糖落滿一手掌,然後去舔食它。那宛如甘露的感受,令人死而無憾,俘虜每天都要做很多的工作,吃都吃不飽,因此,那砂糖的美味令坪內壽夫至今無法忘懷。
1948年10月,坪內壽夫34歲那年,才得以重返故鄉。鬆前町是個漁鎮,物資雖欠缺,卻少不了新鮮的魚,這使得坪內壽夫的精力與體重,都很快恢複了。他的父母將全部財產340萬日元交給他,在當時這是一筆相當大的財產,成了他創業的基金。他認為隻是守著父輩的產業,算不得男子漢,有誌氣的男子漢應獨立開發事業。於是,1949年,他帶著錢來到縣都鬆山市,鬆山大劇場及目前鬆山市內的電影院,都是他事業的發跡起點。他為了建設這些劇場,投資了半數的財富。
建造劇場首先要取得建設局許可。而這種申請最快一周,最慢一個月就可以獲準,坪內壽夫也是以這種輕鬆的心情前往東京的。當時由鬆山到東京的車程是一天,他隨便帶了幾件衣服,穿著短褲,短袖襯衫,打算在東京呆幾日就回去。
他一到東京就直接往建設局去,要求會見課長,通報人員報了信,卻久久不見課長出現,如此日複一日,他隻有天天到建設局的走廊下等候。
幾日後,課長總算出現了,坪內壽夫仔細呈述請願,但課長聽而不聞,如此又過了數日,坪內壽夫隻好天天帶著申請到建設局等候,又過了幾天,課長總算第一次開了口:“愛媛縣太小了。我還聽說議長用鬆山市的市議會場放電影賺錢,這種行為雖然很要不得,但一個用市議會場就能充當劇場的小地方,有必要建劇場嗎?你回去吧!不要再浪費時間,我不會答應你的。
“議長的作為和我有什麼關係,我隻是一個市民,議長的行為和我建戲院根本是兩回事。”坪內壽夫的抗議,沒有發生任何效果。坪內壽夫心想,隻有回鬆山,請市長開具一張“今後不得將市議會場借為放映電影之用”的證明。於是他火速回到鬆山,取得證明後又返回東京,交與課長,心想這下他沒理由不答應了。
但課長似乎存心整他,總以“我很忙”,“你真煩”,“我說不行就是不行”等話來推卻。坪內壽夫仍不死心,從早到晚都守在走廊上,這反倒給課長一種壓迫感,因而愈發產生要好好整他的動機。
時光荏苒,夏去秋來,建設局的人都對坪內壽夫表示同情。甚至還有人說:“課長實在有些過分,但你不要輸給他,加油!”
正在這時候,課長的兒子不幸車禍死亡,肇事者竟事後逃逸。於是人們紛紛謠傳坪內壽夫心有不甘,所以故意撞死課長的兒子。坪內壽夫因不知此事,仍每天到建設局守候。也不知是誰竟通知警方,於是他被帶到一個小房間中,接受了3個小時的審問。他顯然已被納入嫌疑犯之列,不過,不久凶手就被捉到,洗刷了冤情。
由於這個案件,使得坪內壽夫有機會與大臣會晤。建設大臣益穀秀次以最高負責人的身份,向坪內壽夫致歉,並允許坪內壽夫建設劇場的請求。事後坪內壽夫先到課長家中向其子靈堂上香,才轉回鬆山,這時已近歲末。
日後坪內壽夫仍然遇到很多人事方麵的阻撓,而這些都是使他成為事業家的磨煉。
在工作之外,吃成了坪內壽夫最大的樂趣。從他30—40多歲,開始有錢的時候,每天都到鬆山市內一流的餐廳去吃比常人多3倍的食物,喝一升的酒,而且每天要抽80支煙。為了工作,他下決心戒掉了抽煙、喝酒的習慣,於是,他現在剩下的惟一嗜好,隻有吃了。
對食物永遠喜悅的坪內壽夫曾說:“我厭倦了用錢買到的一切奢侈。”
自己出資,生活樸實,活用金錢的事業家本質,還是坪內壽夫由“極端奢侈”中體會而來的。嚐試了饑餓與飽食的極點,人或許會變得無欲,無欲加上正麵的能量,即可轉變為抱負。
坪內壽夫自認為是個“有大抱負的男人”。他是日本數一數二的富翁,但他不再有砌金的欲望。他明白奢侈後的空虛,因此希望將這種無限空乏與無窮的事業欲望,成為他一體之表裏。隻要坪內壽夫付諸行動,其精力之旺盛連鬼神都懼之三分,這正是坪內壽夫驚人的特質。
忍耐再忍耐,以求掌握最後勝利的這種“忍耐經營”,是坪內壽夫經營的特征之一。而他在第一次受阻時所表現的堅忍,也注定了他必可成為事業家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