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不如行動(3 / 3)

1973年2月4日,默多克夫婦在紐約創辦了《國民明星》,到1976年中期,報名改稱《明星報》,發行量直逼300萬。

1976年12月30日,默多克接管了《紐約郵報》,到1977年初,他又掌握了紐約雜誌公司。從此他在美國立穩了腳跟。

默多克從來就是一個不知滿足的人,他的心中又在醞釀著新的計劃。

從1976年到1981年,默多克不停地買,不停地收購。到1981年6月,他的營業額翻了兩番,達到幾億澳元。此時美國和英國經濟界吹起了一股冷風,默多克見勢不妙,便又掉轉船頭去重新挖掘澳大利亞的市場潛力。

他通過伍倫貢的TWT公司,掌握了TEN-10頻道48.2%的股份。春風得意的默多克得寸進尺,他又夢想著將先驅與時代周刊集團一舉拿下,以繼承其父未竟的事業,然而,他的夢想破滅了。不過,讓他高興的是,他最終收購了安塞特運輸工業公司的一半股份,擁有了墨爾本的0頻道。

巨人的較量是不多的,強者的對抗是精彩的。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在與強者的對抗中,默克多無所畏懼,迎頭而上,用無比的智慧和超人的勇氣擊退對手,膽識過人,最終贏取了成功。

3.逆境中風水兼程

永不滿足,銳意進取,知難而進,在挑戰中生存,這是一個成功企業家的必備素質。

挑戰是向目標邁進中的持之以恒。成功企業家在向理想目標邁進中,難免會遇到種種阻力和重重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持之以恒就更加難能可貴。企業家的持之以恒,就是主宰自己命運時,不半途而廢,不朝秦暮楚,不淺嚐輒止,不功虧一簣。這是一種毅力,一種精神,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代替。

挑戰是激烈競爭中的生命方式。市場是優勝劣汰,競爭是適者生存。懼怕困難,逃避挑戰自然會在競爭中被淘汰。世紀之門為強者打開,勝利之花為勇士準備。不管你接受與否,在挑戰中失敗的企業將無法在21世紀生存。

挑戰是創業勇士的抗爭搏擊。艱辛與磨煉的反複,痛苦與歡樂的循環,成功與失敗的交替,絕望與憧憬的更新,才造就了豐滿的創業勇士的人生。卡耐基說的好:這個世界,絕對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比腳更漫長的道路。

挑戰是企業巨頭的榮耀象征。挑戰麵前,任何怯懦卻無濟於事,絲毫的灰心都是在葬送前程。成功企業巨頭們,大凡都是在挑戰中鋪就了康莊大道,在挑戰中戴上了勝利桂冠。

挑戰困難、挑戰未來、挑戰自我。世紀之交的企業家需要有此準備:在挑戰中生存、在挑戰中實現光榮與夢想。

豐田英二,這位繼承父兄基業,擔任豐田汽車公司總經理、社長、會長長達40餘年的日本汽車巨子,用自己曲折生動、不斷挑戰的一生,勾畫了豐田公司興衰榮辱的發展曆史。

豐田英二生於1913年9月12月,他的家庭是名古屋城北側一個殷實的工廠主家庭。父親豐田平吉,在當時很有名的“豐田”三兄弟中排行老二,當時已獨立開設織布工廠,雇有20多個工人。憑著他的精明才幹和進取精神,這個家庭不斷積累著財富,在當地已小有名氣。

童年的豐田英二,就是一個愛好思考、喜歡摸索的孩子。閑時,他經常跑到父親的織布廠中,觀看那不停地穿梭的巨大的織布機。

1920年春,英二進入名古屋市立小學讀書,4年後,又轉到愛知女子師範附屬小學。這時,漸已長大的英二開始將興趣轉向蒸汽引擎、發電機和電燈之類的東西上去了。他對給工廠提供動力的那座燒煤的蒸汽引擎十分有興趣,總想去撥弄一番,而且通過觀察大人操作,他早已知道了引擎的操作程序。這一切,都為他以後的事業打下了基礎。

豐田英二的中學、大學時代,正是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汽車開始在社會上廣為使用。當時日本還沒有國產汽車,都是歐美貨。在歐美各國競爭銷售之下,日本的汽車數量激增。

大學畢業後,為了幫助表兄豐田喜一郎,英二毅然進入豐田公司,在豐田自動紡織機械公司供職。1967年,豐田的總經理中川突然逝世,當時已是副總經理的英二成為豐田的總經理。在記者招待會上,麵對記者的刁難,英二響亮地說出一句名言:“我認為自己是勝任此職才被選上的!”

豐田英二就任總經理的第二年2月,豐田累計汽車製造量達300萬輛。此後幾年之間,豐田公司就生產出超過前幾任總經理任職期內的汽車總數,並且從1980年起,每年平均生產300萬輛汽車。

在豐田英二擔任總經理的15年中,公司的生產經營蒸蒸日上,但是,也遇到了幾次危機,特別是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的爆發,使汽車銷售情況突然轉劣。豐田英二審時度勢,果斷下令減產,這在當時的汽車公司中是第一家,通過這一舉措,豐田保存了自己的實力。

1974年10月,豐田財團宣告成立。豐田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成為了一個財力雄厚,集汽車經營、電氣、紡織、精密儀表、商業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集團,奪得日本企業界頭把交椅,成立財團勢在必行。同時,英二也決定把成立財團作為對社會進行回報的重要一環。豐田財團除了讚助國內的研究計劃外,還讚助海外的研究計劃,同時,也同美國的一些一流公司與財團合作舉辦活動。

豐田英二十分注重年輕人的素質教育,他認為,豐田財團應致力於造就培養具有開拓精神的技術人才,以求日後能對國家及社會有所貢獻。1981年4月,豐田工業大學正式成立。

豐田集團一向有將新發明事業化的抱負,這一理想也是由豐田英二來實現的。1960年,由集團內9個企業共同出資設立了豐田中央研究所,這有利於集中財力、物力和研究資源,其成果不但可與集團內的企業共享,並且也可讓相關的企業受益。

經過15年的苦心經營,豐田集團的內部管理和外部發展都上了一個台階,尤其是1982年豐田公司與銷售公司的合並,使豐田集團如虎添翼,實力激增。也就在這時,豐田英二主動退職,讓位於新人。

豐田英二信奉不斷挑戰永遠向前的人生哲學,1983年秋,他獲得天皇頒發的一等瑞寶勳章,這為他的輝煌一生加了一個圓滿的標誌。

豐田英二不是一個全才,但他敢於挑戰困境、挑戰對手、挑戰自我。他傳奇的一生,就是不斷挑戰的一生,這就是豐田英二成為國際知名企業巨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