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取巧藝術(3 / 3)

投機求生需要避實就虛。

“避實就虛”一般是作為軍事上的謀略。其意思是避開敵人的主力所在,攻擊其力量薄弱的地方。在經濟領域中,這一謀略也具有實際意義。麵對實力比自己強大的對手,在沒有取勝把握的情況下,應該發揚主動、靈活的精神,另覓他途,在沒有強大競爭對手的地方再施展自己手腳,實現自己的目標。

在商品經濟的社會裏,產品就像一片無邊無際的海洋,如果我們在製定產品策略時都去趕浪頭,尾隨人後,必然難以擠進市場。反之,如果我們能靜觀市場產品結構的變動,細心尋找缺門的空檔,然後抓準時機,及時發展冷門產品,往往可使自己的產品能捷足先登,在市場上獨占一枝。

投機求生需要以快製勝。

一個企業要在市場上站穩腳跟,重要的一條就是要適應市場的變化,以快製勝。為什麼要講究一個“快”字,就因為市場瞬息萬變,不但產品更新快,而且價格變化也快。如果企業跟不上市場的快節奏,再好的產品也難以有好的出路。

身處險境,能沉著果敢地根據情勢采取應急之策的企業家,可以化險為夷,轉敗為勝;而當勝負係於企業家一念之間時,片刻的猶豫,都可能鑄成難以挽回的大錯。

商場經營,勝敗與挑戰共行,機遇與戰機同在,這決定了企業經營者必須具備敏銳的目光,建立最快捷的生產經銷係統,敢於迎接挑戰,善於抓住戰機,在對全局綜合分析、知彼知己的基礎上,作出快速反應。

成功企業家的範例是為投機經營最好的正名和佐證。21世紀的商戰,到處有機可投,新一代的企業巨頭當是投機取巧的經營高手。

如今擁有近10億元家產的福海集團董事長羅忠福先生,當年曾是一無所有的黑五類。他之所以能夠從生活的最低層走出來,為自己開創出一個全新的天地,就因為他有機敏過人的頭腦和相當敏銳的眼光,他善於抓住每一個機會,善於充分利用每一個機會,可以這樣說,在中國大陸眾多的超級富豪中,羅忠福是相當善於把握際遇,著眼投機的。

1972年,羅忠福這個下鄉知青返城時,手中已握有1000多元存款,這在當時一同下鄉的知青中,是絕無僅有的一個,那麼,這筆小財富是怎樣賺來的?

有兩個方麵的投機生意。

第一個是販賣槐樹籽。

第二個方麵,是他投機做起化肥生意賺來的。俗話說,有初一便有十五,販賣槐樹籽賺了錢後,經過一番推敲,他瞄準了化肥生意,覺得裏麵肯定有不少賺頭。

當時,當地農民了解化肥的不多,會使用的人就更是微乎其微了。因而,什麼化肥在當地都沒有銷路。怎樣才能激發農民的購買欲呢?

羅忠福幾經思考之後,決定實踐一下,用事實來說服人。於是,他先從城裏買回一些化肥,在大隊分給自己的自留地上施用。幾個月後,他所種出的水稻、南瓜、蘿卜等農作物都大獲豐收,果實飽滿,產量驚人。周圍的農民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因為他們使用的農家肥種出的東西,無一可比。因此,農民兄弟們便紛紛找上門來,問羅忠福要化肥。

羅忠福這一招見效了,他便乘機大做販賣化肥的生意。有了化肥,農民兄弟豐收了,羅忠福也因為適時投機,賺了大錢。

當時是1972年,1000元可不是個小數目啊!

有句話說,遍地是黃金,就看你會不會撿起來,對於投機者來說,這句話同樣千真萬確。

使羅忠福真正創業起步的,是他在一個偶然際遇中,靈機一動的結果。

1972年,羅忠福從鄉下返城之後,先在遵義市一家國營大廠當學徒。

在工廠期間,羅忠福又一次顯示了他善於把握際遇,善於投機的天性。

他訂了15份報紙,每天潛心閱讀報紙上的每一篇文章,潛心琢磨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發展趨勢,每時每刻都在尋找機會。

一個偶然的機會,羅忠福在廢舊汽車上發現了軟車座的構造與沙發的造型極似。於是,羅忠福靈機一動:何不趁機辦個家具廠,專門加工沙發呢?說幹就幹,雷厲風行。羅忠福找了要好的朋友,開辦了第一個屬於自己的工廠:家具加工廠。他想到了辭職,但廠裏不允許,況且他是車間主任。幹脆,就請長假。請假是允許的。

家具加工廠一開業就相當順利,因為投中了市場緊缺沙發之機,加工出來的沙發供不應求,一次幾百套剛剛做成就被搶購一空。

1979年,羅忠福的沙發家具業紅紅火火,如日中天,為了擴大影響,他還特地在中央電視台打出了家具廣告。

1981年,羅忠福已成了遵義市著名的沙發大王,擁有了10萬元資產。

1983年,辭職經商的羅忠福出手不凡,再一次顯示出他善於把握際遇,著眼投機的英雄本色。到公司就任總經理之後不久,羅忠福陪董事長出差河南,參加一個商品展銷會。

會上,有家企業拋售鋼材,被羅忠福相中了。同那個廠家簽訂了購買200噸鋼材合同。

第二天,拋售鋼材的廠家收攤回家,羅忠福便亮出牌子,每噸鋼材加價200元,將剛到手的鋼材轉手拋出,一下就淨賺了4萬元。

展銷會那天,羅忠福還將9套海外親戚寄給他女兒的衣服掛在展銷大廳,引來了許多客商注目。這些童裝新穎獨特,異域風情濃鬱,十分吸引人。除了簽訂200萬供貨合同之外,有的廠家還要求購買他的童裝專利。

羅忠福這時又顯示了他出色的投機技巧。為了供貨及時,節省開支,他馬上就地找到一家服裝廠,要求對方馬上依樣投產,產品包銷,直線供貨,三家結算,又為公司賺得了20多萬元純利潤。

不到半年時間,這位極善於把握商機的總經理便為公司賺進了90萬元。

這時候,他已不習慣於替別人幹,他需要有自己的天地,需要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做一名真正的老板。

於是,他又回到了遵義,重操舊業。同時,他又開辦了工藝裝潢廠,開設了三個商店,經營百貨服裝,裝飾材料,沙發家具。生意蒸蒸日上。但遵義的發展空間有限,已不能滿足羅忠福施展拳腳了。因此,他要選準時機,再搏一回。

於是,他開始尋找機會。

1986年,羅忠福完成了對珠海的詳細考察之後,便馬上返回遵義,將多年來創下的營業全數轉讓了,換來了100多萬資金,然後,隻身闖珠海!注冊開辦了黔海工貿實業公司主要經營製衣、工藝、家什和綜合電器廠。經過深思熟慮、周密地推敲之後,他又開設了私營的“黔海典當行”這在當時尚屬全國第一家私營典當企業。通過典當行,他又籌集了大批資金。

有了大量資金作後盾,羅忠福便考慮如何實現質的飛躍,完成億萬富豪的創業程序。這時,他的投機眼光,盯在了珠海市房地產業上。

1990年,中國大陸房地產業一片蕭條。

作為善於捕捉機會的高手羅忠福認為,房地產市場目前雖然蕭條,卻正是投資者入市的絕好機會,機不可失,於是,他把眼光轉移到白藤湖這片黃金土地上,投資近億元買下了白藤湖50多萬平方米的地皮,同時,抓緊有利時機,開發湖中湖公園別墅區。

羅忠福這次投機,大獲成功。

1992年,經曆了兩年多的低潮之後,房地產業開始漸漸升溫,而羅忠福此時已將湖中湖第一期120多棟別墅建成,在香港隆重推出,結果一炮打響,首期120多棟別墅銷售一空,收回資金2億多元。

羅忠福能夠從一無所有,通過一係列投機動作,成為今日擁有10億家產的超級大富豪,有什麼特別之處?

羅忠福的成功的全部秘訣,集中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比別人更會投機,更會利用政策。”沒有本錢而又想發大財的人,怎能不學會這個秘訣呢?

那麼,怎樣才能比別人更會投機,更會利用政策呢?一句話:先覺先行。要想成功,就得創占先機。先下手為強!這句話對經營而言絕對不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