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籌帷幄,穩操勝券
上兵伐謀,競爭憑智。
市場競爭,智之用大焉。有智即可求生,有智即可得勝。占領市場,惟智可使之實現。適應市場變化,惟智可以順利駕馭。
1.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情
中國企業家上下求索,幾經反複苦心經營數十年,其積澱的經營理念多為智慧結晶,其構造的經營模式不乏經典之作。改革開放使我們眼界大開,思維嬗變。’99《財富》論壇上海年會的召開,更給企業家帶來了強大的衝擊。《財富》論壇在帶給我們一種新的思維方法,一種新的經營模式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帶來一種新的財富集中的方式:股份製企業及現代金融製度。這種分散所有權,集中使用權的社會化形式是東、西方經營大師共同探索、創造的麵向21世紀的經營謀略。經營思想將因此產生一次飛躍,經營模式將為之引發一場革命。
進入90年代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前景被世界各國普遍看好,認為中國市場是本世紀末和下世紀初世界上最大的新興市場。瑞士豪夫邁·羅氏有限公司所屬上海羅氏製藥有限公司總經理威廉·凱樂就直言不諱地說:“現在中國經濟發展很快,中國正向世界展示其巨大市場的魅力和強勁的衝擊國際市場的能量。所以對於一個國際跨國公司來說,如果2000年前還不能打入中國市場,就會失去許多贏利的機會,就會在今後的國際競爭中處於下風,就會最終喪失其應有的地位。”這段話很能表現出跨國公司的心態。於是,跨國大資本便紛紛“搶灘登陸”,且一開始就做好了在中國“安營紮寨”,長期投資的準備。1994年起,似乎與此相對應,也是自同一時期開始,中國的國有企業普遍走進了急劇滑坡的困境。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做出絕對的判斷。對於這種局麵的出現,歸罪於外資的衝擊,是不理性的;而說中國的國有企業領導者統統是無能之輩,也是不理性的。
顯然,一個改造、發展、壯大中國國內工業的曆史性機遇已經擺在了中國包括各種經濟性質在內的企業界麵前。甚至說,國家由政府決策的事情已經做了,而政府有關部門的技術性政策,企業完成和外資、私有資本的嫁接,從根本上去進行現代企業機製的建設,則不是再可以由發牢騷、推三卸四可以去搪塞推脫的問題了。
中國的國內企業一定要發展壯大,也一定會發展壯大!隻不過,這個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法則會更嚴酷無情,也會更獎懲分明——不是由政府去獎懲,而是由市場來獎懲!
外國的資本巨頭首先對我們發出了挑戰——反過來說,這又是我們要走向市場經濟必然要遭遇,而且應當有充分準備去迎戰的一場戰鬥!
市場競爭中取勝靠什麼?包括世界500強的企業巨頭的成功啟示中很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謀略”。
謀略,是在軍事和政治活動中的常見術語,出現在現代商戰尤其是經營活動中,是謀略作用的擴展化,也是企業競爭的激劇化、深層化的反映。
謀略在市場競爭中的意思是:根據形勢發展和環境條件變化,為達到企業目標,針對對手的策略措施和實施方式。
謀略當然不是包治百病,它隻有在企業具備優良產品、優質服務以及經營優勢的前提下,方能成功運用,以達到迅速占領市場,取勝對手的目的。中國企業家憑智競爭,在未來的商戰中相信絕不會輸於任何對手。
三菱集團的創始人岩崎彌太郎出生於地下浪人(最下級的武士)的家庭。彌太郎從小爭強好勝,很小的時候就立下過誓言:“將來一定要出人頭地,幹出一番名堂來。”他選擇了鑽研學問這條路,遂於1854年3月前往江戶求學。
然而不久,他因在牆上題字諷刺當局,而被抓進監牢。與他同處一室的囚友是個商人,他對彌太郎大談經商致富之道。商人的一席話,改變了彌太郎人生之旅的航程。
1869年,岩崎彌太郎被任命赴佐藩開成館的大孤商會工作,與外國商會開展貿易往來。不久他擔任了大阪商會負責人,為三菱創業奠定了初步基礎。
明治維新後,新政府積極準備“廢藩置縣”。土佐藩要求“土佐阪商會”改名為“土佐開成社”,使其在體製上逐漸從藩營向民營轉變。
在這一時期,彌太郎看到,以前與他同時出來闖天下的人,大都在政界占據了一席之地,而他自己則沒有那麼好的運氣,吉田東洋已被人暗殺,仕途上沒有引路人絕難成功,再說現在再去謀個一官半職,也隻能窩在那些人底下,很難有出頭之日。經過痛苦的抉擇,他放棄了進入政界的夢想,決定把自己今後人生的目標定位在經商上麵。
“土佐開成社”不久改稱“九十九商會”,這時它已完全成為一家私人企業。1870年,岩崎彌太郎擔任土佐大阪藩邸的負責人,同時也是土佐藩財政負責人。他暗中控製了九十九商會的一切業務。
九十九商會旗下所有船舶都懸掛著印有“三角菱”標識的船旗。這一標識的含義有兩層:一是岩崎彌太郎不僅有著極高的夢想和野心,同時也擁有一般人不具備的氣魄、熱情是代表岩崎家族族徽的“三階菱”,另一層是代表土佐藩主山內家族族徽“三柏”。
他不僅善於巴結當朝權貴,也善於籠絡、吸引人才,使大批優秀人才為他效力。
當時,經營海上運輸業務的公司很多,然而最具威脅的則是1871年設立的“日本國郵便蒸汽船公司”,這個公司是由豪商三井創辦的,資金雄厚,具有極強的競爭力,許多民間弱小的船運公司都破產在它手裏。但岩崎彌太郎從來不怕碰硬,他橫下一條心要與對手競爭。1873年,他把三川商會改名為三菱商會,他勉勵下屬要在不可勝的條件下取勝。據此,他被認為是日本第一位運用《孫子兵法》指導商戰的人。三菱商會雖然船小人少,但岩崎彌太郎要求全體員工必須“規規矩矩做生意”,把力量用在爭奪顧客上,並開展了降價攻勢,而郵便蒸汽船公司則相反,其經營方式有些官僚化,架子又大,這樣就把許多客戶推向了三菱商會。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中國台灣,岩崎彌太郎承包了一切軍需物資的運輸工作,攫取了大量的財富。
三菱商會由於生意興隆,於1874年4月改名為“三菱汽船公司”並於次年吞並了日本國郵便蒸汽船公司。
隨著事業的飛速發展,岩崎彌太郎製訂了新的公司章程,把整個公司置於他個人統治之下。
岩崎彌太郎又野心勃勃地同控製日本近海運輸的外國汽船公司展開了激烈的市場角逐。首先擊敗了美國的太平洋郵輪公司,接著又與英國的“P、O”公司競爭。起先三菱處於不利地位,在岩崎彌太郎的努力下,整頓了公司內部存在的問題,又開辦了“貨物彙兌金融”業務,終於擊敗了“P、O”。
自身經營規模的擴大,使岩崎彌太郎感到必須拓寬經營範圍,進行了多元化生產,以確保事業的高速發展。然而政府長期以來嚴禁“三菱”從事海運以外的事業。他隻能利用政策邊緣搞擴張,如開辦“三菱彙兌所”、購買高島煤礦等。至1881年,他又創辦了明治人壽保險公司。
至此,他已基本實現最初擴張的願望,三菱作為一個龐大企業聯盟的基礎漸趨形成。
2.多維思路,立體構想
人的思維不能局限在平麵裏,應擴展到三維、四維以上的空間。
以智謀取勝,就是能麵對現實與未來、作出較正確的分析與判斷,對成功路上的種種問題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方案、絕招,從而解決問題,達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