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精髓:因時而移,因勢而定
一、戰略謀劃是個動態過程
戰略轉移是指要善於隨機應變而不為成見所錮囿,靈活機動、適時調整企業的發展方向、發展重點、發展規劃與策略。任何企業在其成長過程中,必須要受到諸方麵因素的影響,並隨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這就要求企業經營者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變換策略,調整計劃,修正戰略,把戰略謀劃貫徹於現實行動之中,以不斷適應未來的多變性。
戰略轉移客觀基礎包括兩個方麵:一方麵是由於企業經營者深化了對企業發展規律的認識,另一方麵則是由於企業內外競爭環境發生了變化,出現了新情況,因而,需要重新檢驗已確定的戰略方針和戰略措施的正確性並加以必要的修正。
另外,戰略謀劃本身就是一個動態過程。由於企業戰略具有長遠性,必須經過一定時期的努力,才能最終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同時,戰略管理又可分為戰略製定、戰略實施、戰略控製等不同階段,其中每一階段又包含若幹步驟。因而,戰略管理過程的各個階段和步驟是不斷循環和持續的,是一個連續不斷的分析、規劃與行動的過程。這就對戰略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麵臨新的變幻莫測的國際經濟競爭,開拓進取,求變創新,製定和實施適應性戰略轉移,已成為現代管理者的當務之急。
企業實施戰略轉移對於一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企業實行戰略轉移,可以直接避開激烈的競爭,保持自己的實力;第二,企業實行戰略轉移可以找到新的發展點,從而有可能實現企業的突變性和跳躍式的發展;第三,企業實現戰略轉移可以充分發揮企業自身的優勢。
二、鬆下:戰略轉移,走為上計
在市場競爭中,若對手過於強大,或者市場發生了不少的變化,沒有取勝的把握,可作戰略轉移,保存實力,以便東山再起。
1964年,日本鬆下通信工業公司突然宣布不再做大型電子計算機。
對這項決定的發表,大家都感到震驚。鬆下已花5年時間去研究開發,投入10億多元巨額研究費用,眼看著就要進入最後階段,卻突然全盤放棄。鬆下通信工業公司的經營也很順利,不可能會發生財政上的困難,所以令人費解。
鬆下幸之助所以會這樣斷然地做決定,是有其考慮的。他認為當時公司用的大型電腦的市場競爭相當激烈,萬一不慎而有差錯,將對鬆下通信工業公司產生不利影響,到那時再退,就為時已晚了,不如趁現在一切都尚可撤退,趕緊一“走”為好。
事實上,像西門子、RCA這種世界性的公司,都陸續放棄大型電腦的生產,廣大的美國市場,幾乎全被IBM獨占。像這樣,有一個強而有力的公司獨占市場就綽綽有餘了,更何況在日本這樣一個小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