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目標(1 / 1)

激勵目標

一、讓目標成為每個人的追求

管理的成功與否取決於能否具有通過確立適當的目標,促使任務圓滿完成的能力。人們往往容易陷入“行動陷阱”之中,過分注重工作而偏離了目標。工作積極、毫不懈怠並不一定能產生效率。

在確立目標中達成一致後,下屬人員就能在實現目標中進行自我控製。確立目標看重結果,而不是過程。

將目標視為基本的管理工具是出於以下考慮。人類行為具有目的性,他們為實現目標而努力。但是,組織可能幹擾這種努力,從而使人們陷入行動陷阱中。那些落入行動陷阱的人往往縮手縮腳,管理者和組織者中的老板常常認識不到這一點。然而人們認識到自己的目標後,工作效率將大大提高,而且,道德行為在達到目標時也得以實現。許多管理製度的成敗是由組織最高目標是否明確決定的。以上原因都要求管理人員通過確立目標來管理組織成員。

人的各種需求欲望都是在某項具體目標的誘導作用的激勵下產生的。作為企業要完成一個時期的生產經營任務,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製定一個在決策之後可以實施的計劃,這個計劃在細化後成為每個部門和具體人的工作目標。而這個目標在實現後,能為職工帶來具體的目標利益。圍繞目標的實現,企業的激發力是否符合受激者的實際承受力,不同特性的工作崗位和個人的個性、風格、知識程度,對外界條件的接受都存在差異。因此,激勵要符合受激者的實際情況。另外,激發要有時機條件的選擇,不到應激狀態,無法實現激發,往往是激而不發。從量的角度看,過高或過低,都不能起到激發作用。因此,要達到激發的效果,必須先創造激發的有利條件,把滿足需要轉化成為人的主觀意識,並進入企業目標實現活動的作用之中。與此同時,要保持人的欲望的潛力,應不斷地給予他們思想、工作、情緒上的適度的引導和支持,否則,這種努力很可能變成“三分鍾的熱情”,而無法完成較長時期的目標任務。

二、吳仁寶:“億元”目標勵民誌

1985年8月19日,南京雨花台。

綠草如菌,山青水秀,林濤陣陣。在巍巍烈士紀念碑的平台前,已57歲的吳仁寶麵向紀念碑,緩緩有力地舉起了緊攥的鐵拳,他身後站著的100多位農民兄弟,拳頭也直指蒼穹,誓詞聲震九霄:

“有難同當,有福同享,苦戰三年,目標一億”。

領誓的吳仁寶激動得哭了,他身後的100多位農民兄弟也淚灑烈士碑前。

不知是天人感應,還是人與自然的偶然巧合?當100多位農民兄弟向先烈盟誓時,一場雷陣雨傾落在紀念碑前。

風在刮,雨在下!

在風聲雨聲中,吳仁寶聲如洪鍾,擲地有聲:

“我們跑了250公裏的路,來向革命先烈盟誓,就是要不怕犧牲,克服困難,黨員團員打先鋒,幹部、骨幹挑重擔,決戰三年,實現億元村!”

起誓,新征戰的動員令!明誌,奔向億元村的指揮曲!

100多位農民兄弟記住了向先烈起誓的誓詞,記住了領誓人明誌話語,一個個氣貫長虹,壯懷激烈!

宣誓回村,吳仁寶又主持了3年承包簽字儀式。他帶頭畫押:如果1988年實現不了億元村,家產全部歸公!一種目標不達,“何以為家”的衝天氣概,感染了在場的80名承包者,個個立下了軍令狀。

吳仁寶像希臘神話中的皮格馬利翁那樣,強烈地追求著他繪製的“象牙女郎”——億元村的宏偉藍圖。他率領華西人把千日之功下在艱苦奮鬥創大業上,下在億元村的目標上,全村1182口人,勒肚煞腰咬牙關,心往目標想,汗往目標流,跑市場,找信息,跳出村門,攻進“城門”,找聯營廠家,往大船上綁,往大船上靠。1985年至1987年,華西與上海等市的企業聯營,相繼建成了滬西銅鋁材廠、華西鍛造廠、鋁製品廠和冷軋帶鋼廠。以這些駛向億元村的“巡洋艦”為領隊,華西經濟已形成第二產業為龍頭,一、三產業為兩翼的多元化經濟格局,終於勝利實現了億元村的奮鬥目標,收獲了這個跳起來才能摘取的“金蘋果”。

沒有規劃和階段性目標,就沒有努力的方向,就難以持久保持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勇於攀登的勇氣。吳仁寶帶領華西人又先後製定並實現了凝聚人心的“3億村”、“5億村”、“10億村”、“15億村”、“18億村”等高難度規劃和階段性目標,以排山倒海、掀天揭地的悲壯付出,把紙上寫的、嘴裏說的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帶動了一、二、三產業快速發展。在新農村的基礎上,建設成了一個光彩奪目、功能齊全的華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