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經營
風險是彩虹前的風雨;
風險是黎明前的暗夜;
逃避風險是弱者的作為,
挑戰風險是強者的風采。
對於企業,風險經營是走向春天必須經過的嚴寒。
風險與成效
一、風險之中孕商機
在人生的競技場上,沒有什麼可以不必付出努力,可以不必付出代價就垂手而得的東西,而總是機遇與挑戰同在,成功與失敗共生,風險與成效並存。風險中寓商機,風險中寓成功。險峰之上,風光無限,惟有敢於攀登,敢於冒險的商人,才能在商場上折桂;企業的投資與投機之間,僅一步之遙,精明的商人,總會在有利之時,冒著風險果斷地跨出關鍵的一步。
敢冒風險的是富有挑戰精神的重要體現。貪圖安逸、唯唯諾諾、患得患失、怕冒風險的人是不會成就什麼大事業的,充其量隻是維持生活而已。隻有富有挑戰精神,迎戰困難、迎戰風險,才有創新,而創新無疑是社會發展的一個推動力。富有挑戰精神、追求成功的願望也是一個人幹事業的一個內在動力。美國人是敢於冒險,喜歡追求刺激的,因而這個民族充滿了朝氣與活力,這個國家的經濟、科技也總是走在世界的前麵。摩根就是這樣一位企業家。冒著風險投資,在短時間內脫穎而出,向大企業挑戰,創立新興的投資銀行,進行壟斷,躋身國際經濟舞台,成為美國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叱吒風雲的大金融家。
二、摩根:冒險大發黃金財
年僅26歲的投機家摩根竟然使紐約的黃金價格突然飛漲,使倫敦金價節節上揚……167名董事從摩根公司走出來,控製著整個摩根體係,貫徹著從華爾街發出的指令,操縱著占全美企業資本1/4的金融霸業。
“如果政府和法律不做,我自己來!”
這句石破天驚的話幾乎成了美國幾個世紀以來最出名的名言,說出這種驚世駭俗的話的人叫摩根。
1857年,摩根從德國哥廷根大學畢業,進入鄧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哈瓦那為商行采購魚蝦等海鮮歸來,途徑新奧爾良碼頭時,他下船在碼頭一帶兜風,突然有一位陌生人從後麵拍了拍他的肩膀:“先生,想買咖啡嗎?我可以出半價。”
“半價?什麼咖啡?”摩根疑惑地盯著陌生人。
陌生人馬上自我介紹說:“我是一艘巴西貨船船長,為一位美國商人運來一船咖啡,可是貨到了,那位美國商人卻已破產了。這船咖啡隻好在此拋錨……先生!您如果買下,等於幫我一個大忙,我情願半價出售。但有一條,必須現金交易。先生,我是看您像個生意人,才找您談的。”
摩根跟著巴西船長一道看了咖啡,成色還不錯。一想到價錢如此便宜,摩根便毫不猶豫地決定以鄧肯商行的名義買下這船咖啡。然後,他興致勃勃地給鄧肯發去電報,可鄧肯的回電是:“不準擅用公司名義!立即撤銷交易!”
摩根勃然大怒,不過他又覺得自己太冒險了,鄧肯商行畢竟不是他摩根家的。自此摩根便產生了一種強烈的願望,那就是開自己的公司,做自己想做的生意。
摩根無奈之下,隻好求助於在倫敦的父親。父親吉諾斯回電同意他用自己倫敦公司的戶頭償還挪用鄧肯商行的欠款。摩根大為振奮,索性放手大幹一番,在巴西船長的引薦之下,他又買下了其他船上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