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投資的價值(1 / 2)

理性投資的價值

善於投資是理財之道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實現資本或資金運營的關鍵。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隻有把企業擁有的財物及資源投向一定的領域,企業的資本才能增強,企業的利潤才會增加。

投資必須考慮以下四個方麵的因素:一是投資的時機;二是投資規模;三是投資風險;四是投資的收益程度。要把握好投資的方向,投資者還要有卓越的膽識和理性的分析能力。

蓋蒂:善於投資帶來巨額財富

早在1974年,石油帝國的國王瓊·保羅·蓋蒂積累的財富已超過了肯尼迪或洛克菲勒兩個家庭中的任何一個。他成功的關鍵之一就是善於投資。1930年7月30日在其父親逝世以後,保羅·蓋蒂就任公司的董事長。其時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美國石油業自然受到了嚴重的衝擊。油價下跌,股票下跌,大多數投資家和石油商紛紛躲避這場災難。蓋蒂卻仍以其在經濟危機中逆流而上的勇氣和洞察力,感到上帝賜予他的機會來臨了。他果斷地調整了他的石油戰略。在整個20年代,他所賺的錢主要是通過鑽井和生產石油獲得。當時他覺得這樣做是對的,因為當時各石油公司的股票價格高於賬麵價值,而購買地皮開采石油則劃算得多。進入20年代末,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股票價值下跌之猛令人目瞪口呆,股票在市場上的價格大大低於它的實際價值。此時,隻消用50%的錢或者更少就可以買到它。蓋蒂決定冒這個風險。他的信條是眾賣我買,眾買我賣。事實證明蓋蒂這次的決策是正確的。他30年代初期購買的大量股票在30年代中期猛烈升值,使得他的財富增長了幾倍。

對蓋蒂來說,收購大量的股票不僅是想賺大錢,也是在實現他建築蓋蒂石油帝國的宏偉計劃。他的第一個目標是攫取加利福尼亞十大石油生產公司之一的太平洋西方公司的控製權。蓋蒂認為它是個便宜貨,因為它的股票價格從他最初開始購買的17美元跌到了3美元。而太平洋西方公司股票的賬麵價值為15美元一股,就它的石油儲量看又遠遠超出15美元一股。1931年底,蓋蒂終於獲得了太平洋西方公司的控製權,而他個人的全部存款也花得一個子兒不剩。他接手新公司之後,馬上把所有雇員統統解雇,然後再以較低的薪金把他們雇回來。

第二個目標是一個比太平洋西方公司大得多的美國第九大石油公司,擁有2億美元資產和1233個加油站的海濱聯合石油公司。在股票狂跌的風潮中,它的股票價格下跌了90%,每股售價不到3美元。蓋蒂毫不猶豫地在1932年1月將喬治·蓋蒂公司的一塊寶貴的地皮賣掉,用賣地得到的450萬美元現款準備收購海濱公司的股份。他選擇了金融史上一個巧妙的時機開始他的行動。3月12日 ,瑞典火柴大王伊瓦爾·克羅伊格在巴黎一家飯店自殺,兩天之後,伊士曼·柯達公司的喬治·伊士曼也在羅徹斯特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股票市場一片混亂。3月15日,蓋蒂以每股2.5美元的價格一次買下了12000股。到3月底,他已經用37232.5美元買下了15000股。

在整個30年代,蓋蒂活躍在股票市場,竭盡全力攬集股份。他想獲得海濱公司控製權的企圖遭到了反擊,但這並未絲毫削弱他的進攻意誌。他向擁有海濱公司股權的使命公司發起了攻勢,在1935—1936年的兩年時間裏,他獲得了使命公司40%的股份。繼而增到45%,加上太平洋西方公司在海濱公司的股份,蓋蒂現在擁有了海濱公司20%的股權。1934年至1936年汽車數量的增加使得石油需求量大幅度上升,而蓋蒂購得的股票價值也翻跟頭似地上漲。1932年他購買的海濱公司的股票每股僅2.5美元,到了1936年漲到每股20美元。1935年他以每股10美元多一點購得的使命公司股票,到1936年上升到每股29.50美元。蓋蒂的衣袋裝得滿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