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購控股
並購是兩種力量的疊加,兩股生命的交彙;
並購是集團優勢的展示,是互惠互利的雙贏;
並購控股是一種魔力,在市場競爭中,它常常能呼風喚雨。
兼並是資本經營的重要途徑
人們通常說的兼並,是指將一個或多個獨立企業並入另一個企業。其實,這並不是兼並的本質。在兼並中,一個企業消失了,或者一個企業成為另一個企業的下屬子公司,這都僅僅是一種表麵現象。我們所說的經濟學意義上的兼並,本質指的是資本的兼並。企業隻是資本的載體,企業以何種形式出現,要為資本的權屬關係所決定。所以,兼並的意義不在於某個具體的企業如何,而在於資本的構成、資本的運行方式、資本所發生的質和量的變化。
企業的兼並,本身也就是一種投資。企業的兼並,說到底,就是要進行資本的擴張。一部企業發展史,本質上就是一部資本不斷擴張的曆史。1997年美國《幸福》雜誌公布的“96美國500大名企”就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幾家上10億美元的公司的合並,而使得其在排行榜上的位置顯著上升。兼並可以使企業的實力增強,競爭能力提高,在市場占有份額中處於有利的地位。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在相當的程度上是與資本的兼並分不開的。
企業的兼並,實際上是分散的資本相對集中起來,使社會資源的配置不斷優化,以提高生產經營的集約化程度。
資本要想獲得更多的利潤,要想得到更快的增值,就必須通過兼並使資本迅速走向聚集和集中。通過兼並實現資本的聚集,進而使資本的規模擴大,隻有在資本規模擴大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出現專業化的分工與協作,人們才可能在專門的勞動工具上進行改進,才可能專門對某項技術進行鑽研,這就可以推進企業的技術進步和使企業在競爭中處於更加有利的地位。兼並是資本經營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TCL:兼並港資企業成“黑馬”
當各類傳媒大呼“狼來了”,警告我國始終處於被洋品牌兼並危險之中的彩電行業時,1996年6月,廣東TCL集團公司斥資1.5億港元,出人意料地兼並了香港陸氏(蛇口)實業有限公司,使“佳麗彩”改嫁“TCL王牌”。此舉在我國電子行業尚屬首例,開創了我國國有企業兼並港資公司並使用國產品牌的先河。
作為近年來我國彩電行業後來居上的一匹“黑馬”,TCL王牌彩電推向市場3年來,其銷售收入和創利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如此高的發展速度不要說在競爭激烈的家電行業,就是在其他行業也是極為少見的。然而TCL也有兩點“不安”:其一是彩電市場的“白熱化”競爭愈演愈烈,“大魚吃小魚”,眾多的落伍企業將被優勢企業所吞並,最終形成幾大集團鼎立,掌控國內彩電市場勢所必然。稍慢一拍而由昔日明星變成“今朝落花”的案例已不鮮見。TLC麵臨著如何盡快擴大生產規模、擴張市場的問題。其二是,我國沿海的外向型企業,曆來在“出口戲”中扮演著幾乎清一色的“打工”角色。以前TCL與香港長城合作生產的彩電,50%銷往海外,但在“打工”角色上也不能例外,海外市場的經營中心和效益中心都握在外方手中。如何盡快拓展海外市場,構建以自己為經營中心的海外市場體係,是TCL麵臨的又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