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去北京我可沒想著說是要發展我們當地的枸杞事業,沒那個意識,隻是想到了北京去學學服裝裁剪,原本我在村裏就是個小裁縫嘛。到北京去學裁剪是因為江玲玲的媽媽,就是那對右派夫妻,他們從北京來嘛,那時候我們還是小孩兒,江玲玲媽媽叫許若梅,是我們的班主任老師,後來在一次下大雨送學生過河時被泛濫的河水衝走了……不說這一段了。許老師說話好聽,穿衣服好看,人咋看咋好看,給我的印象太深了。我就想許老師既然從北京來的,她穿衣服那麼好看,那北京人做衣服就一定好看,服裝技術肯定好,首都嘛。當時我想得就那麼簡單,到了北京又聽別人說上海的服裝樣式最好看,後來才又跑到上海去了。

那還用說,一個二十幾歲的女人,沒錢,不認識人,在大都市裏想活下去,那受罪也受老了!是啊,在北京、上海都住過地下室,錢不夠了就讓大姐給我寄一點……嗬嗬,我是夠倔的,像我爹,他差點把我扔黃河水裏去了,一大串女兒裏就我最像他,連他都拿我的倔沒辦法。

後來在上海,有一天一個亂跑的小男孩一頭撞到了我的身上,差點把我撞倒了,他手裏的袋子都撒了一地,我一看,天哪!這不是我們家鄉的枸杞子嗎?那陣我眼淚都要噴出來了,拉住他問長問短。男孩顧不上說別的,隻急著說後麵清查人員就要追過來了,我就趕緊幫著他撿地上的枸杞。再後來嘛,我跟著男孩到他親戚家了。他們是最早從我們那個地方來到上海推銷枸杞的人。嗯,認識他們以後,我受了挺大的影響,那以後開始在上海做起枸杞生意了。那陣都20世紀80年代中期了,改革開放都轟轟烈烈的了嘛!我做了枸杞生意就和家鄉的人有了聯係,最先聯係的人是王守衛。王守衛是中專畢業,後來分在縣郵局工作,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他就辭職下了海,其實就是做生意嘛,起初他做小生意,賣冷飲啥的,後來才經營起特產枸杞來。等我和他聯係上的時候他都是我們當地(縣城)裏的枸杞大戶了。

這期間我們家鄉有些誌向的年輕人差不多都離開枸杞灣了,王常青不用說了,最早的一個,我又是這種情況,王守衛剛才也說過了,張寶安去青海了,還有就是江玲玲。江玲玲母親許若梅老師去世得早,她父親江向東就帶著她一直在我們枸杞灣生活。直到北京來了通知,給他摘掉了右派帽子,江校長去北京不久,他在美國的哥哥就找到他了,他隨後就去了美國。又過了一段江玲玲也被辦出國讀書去了。她走的時候正跟王守衛熱戀呢,兩個人也是生離死別的,那是我後來才聽說的。你說我和王常青啊?沒有,自從我出去後再也沒跟他聯係過,女人嘛,以前我都配不上他,又結婚又離婚又生孩子的,我把自己禍害了一場你想那不是更配不上人家了嘛!再說他也是有家的人,又是全縣的父母官,算了,不難為他了。現在我把這些都攬到我自己身上了,和常青一點關係都沒有,都是我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