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燕
一
如果不是父親做生意欠下一屁股爛債,誰又能想到她這個外人眼裏錦衣玉食的鄉幹部有朝一日會與枸杞結下不解之緣,更不會想到要買塊地來當茨農。
俗話說,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就該守著郎君經營好自己的小日子,可是丈夫家裏條件好,結婚買房、過日子、日常用度等一應花銷都不用興梅操心,就連兩歲的兒子也由公公婆婆疼著,輪不上興梅插手。丈夫郭強工作忙又愛熱鬧,有時間不是喝酒就是打麻將,整天不著家。反倒是娘家這塊,老的小的,沒一個讓興梅省心的。父親眼看就要退休了,不知受了誰蠱惑,搞什麼停薪留職下海辦公司,帶著母親、弟弟和幾個叔父,不是忙著往吳忠販糧食就是往河南販木材,不懂經營又不會管理,短短四五年時間,上當受騙賠了二三十萬。貼光了家底不說,親戚朋友銀行的錢但凡能借的全借過來了,債主天天上門吵鬧,氣得八十歲的老奶奶血壓噌噌往上躥,三天兩頭送醫院。作為家裏的長女,興梅心裏免不了一番著急上火,父母還債、弟弟結婚都需要錢,可錢從哪來呢?
好在老天有眼,讓興梅逮住了一個機會,鄉上同事老劉前幾年在南山腳下清水河邊開了140多畝荒地,種得好好的,兒子突然得了病,急需用錢。老劉放出話來,誰能一下子拿出10萬元,就把地賣給誰。1997年,10萬元對於一個指望幾畝薄地養活的農民而言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哪個農民手裏攥著10萬塊啊,看著是塊好地,種啥長啥,可就是沒人有能耐下手。興梅一琢磨,拿出小兩口幾年的積蓄,東拚西借湊足了10萬元,狠下心來從老劉手裏買下了這塊地。
興梅盤算著,這幾年外麵生意不好做,但老老實實種地總不至於虧本吧,尤其這兩年,枸杞行情一路走俏價格一再飆升,一斤能賣到16塊錢,刨去成本,每斤賺個十塊八塊應該不成問題,看看清水河對岸的石喇叭村,那些外地的移民不就是靠種枸杞種成了萬元戶嗎?
二
說幹就幹,興梅是個利索人。花了一下午時間了解市場行情,晚上做了份規劃:按照當年春天的市場價,一棵枸杞苗2.5元,要想收益早,第一年就要密植,按1×1.5米的株行距,一畝地要栽440棵枸杞苗,第一年栽60畝,第二年從一米的株距中挖出一棵來分栽,60畝枸杞地就能變成120畝,剩下20多畝地種點糧食蔬菜就可以自給自足。但是60畝地的苗木費就要6.6萬元,加上平整土地、使用人工、蓋房子、購買果棧子、拖拉機等農機具等,前期投入至少20萬元。
看著計算機屏幕上不斷變換跳躍的數字,興梅傻了眼,買地的錢都還是借的,上哪弄這20萬?悻了半天,愁眉苦臉的興梅隻好搖醒了熟睡的丈夫,一來是想讓他幫著分憂,二來想讓他給出出主意。丈夫郭強也是學農的,當初買地的時候看著便宜,就沒把這事想長遠反正幹成幹不成的,總歸是盡了孝道,免得別人說閑話,再者地又跑不了,遲早是自家的財產,大不了轉手再賣了唄,說不定還能從中賺個一萬兩萬,也就沒咋把這事放在心上。晚上和同事喝了點酒,第二天一大早睡得正香,被興梅從美夢中搖醒,本來就有點不高興,再聽媳婦一咕噥,不由得一肚子火,這哪是買地呀,純粹就是買了個負擔:“你不是本事大得很嗎?有本事買就有本事種,給我說頂慫呢!”興梅的心涼了半截,白了一眼還掛著眼屎的丈夫,一拉被子,側身躺下。
早晨醒來,郭強有點後悔,不管咋說,媳婦這麼做也是為了盡孝,這麼大一筆錢,讓她一個女人家哪裏弄去?兩口子結婚5年了,家裏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媳婦操心,這回遇到了這麼大的困難,該是顯顯男人氣概的時候了……想到這,郭強挺了挺瘦削的背,打定主意要去找從小一起長大現在農行工作的高中同學海子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