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高寵安排完,鄧妤、錢濟琛、鄧家兄弟都圍了過來。鄧妤過來會在高寵的身邊。
“這仗打得痛快。”鄧泊高興地說。上次打申家他們鄧家沒有參與,但這次也才剛出手,這仗就打完好。他們看到了高寵與這世界不一樣的戰爭。
“這仗並非是必贏之局。老錢是首功。”
“為什麼?”大家心中都是疑問。
“你們站在對方立場想想有什麼破解之策,特別是你鄧遠、鄧泊,如想帶兵打仗,你們就要學會思考。下麵的兵在總結,我也在總結,你們也要學會總結。我準備在這停一兩天,總結好了,有收獲了,我們再出發。”
高寵知道唯有總結提高才是八路軍,華野能快速成長的主要原因。
在這鹿兒原,高寵停了兩天,鄧妤象一隻快樂的小鳥在高寵的周圍飛來飛去,在這荒野草原上她也挖了很多的甘草,這甘草原來她並不認識,她除了見過藥房的幹的甘草塊根外哪會知道它長得怎麼樣?可在這荒野草原,到處都是。
總結大會讓大家體會到了不一樣的解決問題和學習的方式,一是參與的人不一樣,什麼時候能讓一個普通的士兵學習軍事?在這個三百多人參加的全體會議上,高寵就大家的總結和整個戰爭過程進行了講評,包括各種戰爭或戰術的全新理念,各種新的戰術,最後還就這次戰爭,高寵作為反方與趙義組成的指揮團隊進行了戰術的推演。破解這高地的具有密集火力輸出的防衛。讓每個人了解,近迫作業、散兵線的概念、圍困戰術、遊擊和搔擾攻擊戰術,了解什麼是積極的防禦、什麼是消極的防禦。最後針對如何麵對敵大隊騎兵衝擊本陣,給大家上了一堂心理課。
在這荒漠草原兩天的停留成為後世軍事和曆史學家研究的主要課題之一。
這拓跋垛兒是死有餘辜,垛兒的巢穴除了馬匹外也沒有太多的收獲。這次共繳獲了五百多匹馬。這樣高寵的隊伍人人都有兩到三匹的馬,但四十多輛車要用人推著走。走了一天,高寵一行就進入了賽江南的寧夏平原。到了西夏的腹地,由於西夏黨項人大多通漢語,雖然西夏文經過西夏近百年的推廣,但漢唐文化對黨項人的影響依然深切,大多數人仍以說漢語,寫漢字為榮。就連本來麵目王李乾順也非常崇尚漢文化,立他的漢人妃子的兒子現年九歲的王子李仁孝為太子。所以一路上高寵也未請通譯,交流十分地方便,更何況,錢濟琛深諳西夏文,對西夏,黨項的風俗也十分的了解。
到了第二天的中午,他們來到了寧夏平原最重要的中心城市,曾經的西夏國都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