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吉幼女找山本家小子玩兒。
一則與即將到來的戰事無關的消息在大阪城瘋傳,山本鎮南又一次被推到不可測的政爭迷霧中心。
不論外事紛擾如何,豐臣丸子來到山本家府邸時,山本鎮南正陷入林家劍於戰場不能隨心應用的煩惱中,看著山本鎮南的愁樣,丸子厚劉海一跳一跳的來到近前,好生疑惑:
“山本哥哥,你的副手刀呢?”
倭國武功一直用在征戰,多有源流自大唐的戰技,其中就有雙手長劍演化為武士刀法,也有鞭法和鐧法的主手和副手演化在刀法中的應用。在沒有轉圜餘地的戰場上,用兵器限製敵手兵器是必然的做法,而在出身皇明****武林的山本鎮南卻一時不能想到,直到丸子一言將其點醒。
山本鎮南親自動手,采倭國精鐵,打製了新的林家劍,分主手副手,加寬不加長,握在手中,果然一夾一捋便將擊來的兵器引偏方向並加以控製,主手劍撩刺抹擊,幹脆利落。
得了丸子的一言之恩,少年心性的山本鎮南也不便保持君臣分際所必要的的冷淡和距離,也開始帶她偷偷出門玩耍,見識一些小女孩從無機會能見的平民光景,家中沒有姊妹兄弟的山本鎮南,在這個小女孩兒身上感受到一種不同於家臣和聚力興功業時感受到的那種被依賴,一個離家不久的少年可難戒除這種情愫滋生,看向丸子的身影,漸漸地山本鎮南眼中生出了憐愛,竟然因此眼神,他的稚氣又退去不少,赫赫然一位英氣逼人的少年領主。
黑雲壓城,又是陰雨天,關東聯軍終於來了。
大阪城二裏地外,聯軍旗幡連綿,刀兵簇簇,嘩啦啦一群各色裝扮的足輕隊伍,各自簇擁著披掛好的武士。軍陣中央一簇馬軍彙集,頭上也是許多的繡有大名家徽的方旗,最顯眼處並立三處大纛,分別是柴田家徽,織田家徽,德川家徽。
柴田勝家拉來了德川家康,並扶立曾被織田信長大人放逐的次子和三子,如今以織田家正統的名義前來討伐豐臣秀吉,得信後自備幹糧追隨而來的四方大名更是不計其數。
豐臣如今身為主君,要給屬下安心,便沒有親身出戰,而是身著便服,懷抱幼女丸子,臥在天守閣高處觀戰了。山本鎮南一隊被排兵時分作左翼,陣在那裏,看中軍與對方中軍的罵陣。罵陣是自古的傳統,中古時代邦國的政權多靠道德和大義來維持統治,而戰爭雖已然戳破原有的大義和傳統,卻要為後來者的統治正名,因此雙方默契在罵陣這環節,定要讓自家的兵士和對麵的士卒在士氣上發生偏差,也靠著這微微的偏差,在經常鏖戰頗久的充滿鐵和血的腥氣的戰場上,發揮作用,使得氣若的一部分兵士更早崩潰。
罵戰良久,山本鎮南已經把陣好的自家隊伍重新整頓了多次。終於聽到嘟嘟的鳴號,中軍緩緩起步,竟然是自家主動進擊規模在豐臣軍兩倍以上的聯軍。
山本鎮南身後是護著他左右的水六斤水七斤,三人如今也和他人一樣披掛著倭國式樣的具足鎧甲,緩緩向前,幾人並無騎馬,因為在這樣正麵硬撼且缺乏迂回空間的戰陣上,馬兵反而不便,尤其身後隻有竹槍竹排的的足輕信任的跟隨著的時候,要和這些人在一起才能保證陣型不會崩。
接戰了,是那麼簡單直接,沒有躲藏,沒有迂回,眼睜睜著看對方猙獰的臉和泛著腥氣的長刀。不能眨眼,放棄了思考,運用身體的直覺,把招式和動作收縮在離身一肘的範圍,林家劍的副手攔拿,主手抹撩,步伐斜進橫出,雙腳穩定,沒有騰挪的輕身術卻能在方寸間神出鬼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