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語法,你頂多能把話說通;懂邏輯,你頂多能把話說對;隻有懂修辭,你才可能把話說好。因此,學習修辭的技巧是提高女人說話水平的重要步驟。
女人在說話時應該考慮表達是否準確,是否把要表達的意思交代清楚了,說出來的話是否符合語法規則和邏輯規律。如果語法有錯誤,就是不通;邏輯方麵有問題,就是不對;語法和邏輯都沒問題了,我們往往還要進一步追求更好的效果,而追求更好的表達效果就是修辭的任務了。因此可以說,語法管的是“通不通”,邏輯管的是“對不對”,而修辭管的則是“好不好”。如果你的口才平平常常,那麼修辭可以為你的口才鍍上一層金,使其顯得光彩奪目、絢麗耀眼!
俗話說:一樣話百樣說。根據特定的語境、特定的目的,眾多可供選擇的表達方式中,總有一個是最合適的、效果最好的,選用那個最好的,從而取得最佳的表達效果,這就是修辭的任務。因此我們可以說,修辭就是根據特定的目的和語境,恰當地選擇詞語和句子,以求得最佳表達效果的一種活動。也可以說,講修辭的目的是為了把話說得更有水平。出口成章是口才的最高境界,因此女人說話更是離不開對修辭的學習和訓練。
修辭是一種追求更好表達效果的活動,它涉及的方麵主要有語境、詞語的選擇、句式的選用、辭格的運用。
語境有兩種,一種叫做上下文語境,一種叫做社會語境。上下文語境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前言後語的問題。一句話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放在具體的上下文中的,起碼前言後語之間不能出現自相矛盾的錯誤。社會語境就更加複雜了,它包括說話的對象、時間、場合、周圍的情況等諸多因素,簡直可以說是無所不包。
善於說話的女人往往是能夠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在不同的場合中說出最得體的話語的人。這種感覺能力和控製能力是一種非常可貴的本領。
下麵這一段話,用了一些修辭技巧,乍一看好像還挺有文學色彩,但是仔細琢磨就會發現,整段文字的前言後語互相矛盾,不合邏輯。它是為了描寫而描寫,忽略了上下文語境的問題:
清晨,我和小王來到景色如畫的未名湖畔。啊,美麗的未名湖,微波不興,明淨如鏡,它大約剛剛從睡夢中醒來,顯得分外的安詳和寧靜。我們舉目四望,發現湖畔四周早已三三兩兩地坐滿了好學的青年人。他們有的在念外語,有的在背詩詞。有的聲音高亢,像雄雞在報曉;有的嗓音洪亮;如銅鑼在轟鳴,千百個聲音彙成了一首向科學進軍的交響曲。
這段話單拿出其中的任何一句,可能都挑不出太大的毛病,但是把這些句子放到一起,就顯得前言不搭後語。這就是典型的沒有處理好上下文語境關係的例子。
講修辭除了看語境外,還要注意詞語的選用。我們說過,要根據不同的表達目的和表達效果,恰當地選用最為合適的詞語。該文則文,該野則野。語言中並沒有什麼天然的好詞與壞詞(這裏指的是表達效果而非思想內容),好與不好全看使用者把它怎麼樣安排。
其實,修辭是很平常、很自然的一件事情。我們大可不必把它複雜化、神秘化。當你有一件事情想說,你剛要開口,卻突然覺得與其這樣說,還不如那樣說;或者某個詞語盡管也能表達出你的基本意思,但是總覺得還可以再找一個更合適的來替換它;或者你為了增強說服力,盡量引用名人名言;為了增加感染力,使用比喻、誇張、對偶、排比等手法……這些時候,你都是在進行修辭活動。
一般來講,修辭活動可以分為積極修辭和消極修辭兩種。大家很容易被字麵的意思迷惑,認為積極修辭比消極修辭好。其實,積極與消極隻是用來區分的兩個名詞,它們並沒有高下之分。說話的技巧首先追求的是準確,在準確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爭取簡練,這些都做到了,才能追求生動。
會說話的秘密
消極修辭就是為了更準確、簡練地表達服務的,它是語言的常規範圍內的調整與選擇,而積極修辭則是語言的一種變異使用,它突破了表達的常規,能起到使人加深印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