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是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之一。它的詞彙生動、豐富,就像一座萬紫千紅的花園。成語就是這園地裏的一簇簇絢麗的鮮花。成語,是指長期以來經過千錘百煉形成的固定詞組。它大多是從古代寓言、曆史事件、古代詩文和當時的口語中產生的。雖然年代久遠了,但是不少成語至今仍然被我們廣泛地使用著。
女孩子多學習成語,可以增長曆史知識和文學知識,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所以我們要在生活中學會應用成語!
恰到好處的成語點綴著一個個精彩的句子,使我們的話語更加言簡意賅、生動活潑、幽默風趣、耐人尋味。
成語一般都能把人們所要表達的豐富的思想,用十分簡練、非常概括的幾個字說出來,真正具有言簡意賅的優點。適當地運用這些成語,會使你的語句顯得格外精練。如方枘圓鑿,指方榫頭不能楔進圓孔洞,比喻兩件事不相容,或者比喻事情的不可能;色厲內荏,意思是外貌看起來莊矜、威嚴,而內心裏卻很怯懦;眾口難調,意思是吃飯的人多了,飯菜的味道就很難使所有的人都滿意,比喻做一件事情,不容易使各方麵都沒有意見。這類成語,如果改用一般的話來說,即使多用很多的字,也未必能表達得像用成語那樣意思豐富和透徹。
許多成語,含有顯著的修辭因素,看了或聽了以後,就會在頭腦裏留下一個深刻的、具體的印象。比如中流砥柱,這個成語用現代漢語來說,就是“黃河中流的砥柱山”。砥柱是在黃河中流的一座山,黃河的水日日夜夜洶湧澎湃地衝擊它,可是千百年來,它依然屹立在那裏。因此人們就用“中流砥柱”這四個字作為成語,比喻那些意誌堅強,在大風大浪裏經得起考驗、毫不動搖、能起支柱作用的人。如影隨形,指無論什麼物體的影子,一分一秒也離不開那個形體,因此,人們就用“如影隨形”這個成語,比喻兩個人或兩件事物關係的密切。牛鬼蛇神,牛鬼和蛇神都是可憎的妖魔、鬼怪,因此,人們用這個成語比喻極壞的人。水中撈月指映在水裏的月亮隻是一個影子,到水裏去撈月亮,當然是永遠撈不到手的,因此人們用這個成語比喻做那些白費氣力、枉費心機而得不到結果的事情。這幾個成語,都不是直接用它字麵上的本意,而是用它那比喻的意思,從而給人們留下鮮明的印象。而狐假虎威、畫蛇添足、掩耳盜鈴等則是假造一個故事,用來諷刺或者教育、勸誡別的人。言談中恰當地運用這些成語,會使你的話變得既生動活潑,又寓意深刻。
談話中還可以借助成語來增強語勢。成語是曆史的產物,具有群眾基礎,表達的效果比用意思相同的一般說法強。例如“群起而攻之”,就比“大家一齊起來反對他”或者“批評他”“斥責他”更有力些。“口誅筆伐”就比“用語言和文字對他進行嚴厲的批判”這樣一句話顯得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