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詩詞,讓語言更有意境(1 / 1)

中國人是一個愛詩、愛詞的民族。古往今來,多少大詩人、大詞人為我們留下了無數傳頌不衰的瑰麗詩篇。

詩歌的語言簡單,但意境卻深遠,很多時候,當你潛心去讀那些美麗的句子時,你會被那些句子裏每個字的靈氣所感動,那一句句美麗的句子像一幅美麗的圖案,顯現在你的眼前,讓你不由自主地走進去,你會隨著它向前,向前。它又像一聲聲絕妙的悠悠笛聲從竹林掩映的鄉村間小路飄來,吸引你去尋覓、尋覓……它更像潺潺的流水,叮咚!叮咚!敲擊著你的心,你真的不能自拔了,會去一遍遍體味這些句子的神韻,咀嚼句子裏的每個跳動的字……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讀一首首詩詞,不正是欣賞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嗎?“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使人仿佛置身於“風掣紅旗凍不翻”的冰天雪地塞外高原;“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不禁為作者的豪邁氣概與博大胸懷而“競折腰”!“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我們仿佛聞到了那卓爾不群令人起敬的一股沁人清香……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寫盡了孤獨;“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充滿了傷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展現了灑脫與快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透露著生命的豪氣……

詩詞是感情火山的爆發。魯迅指出,“詩歌不能憑仗了哲學和智力來認識,所以感情已經冰結的思想家,即對詩人有謬誤的判斷和隔膜的揶揄。”我國詩詞中,憂國憂民之情、國破家亡之痛、遊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婦之怨,無不字字如血句句含淚,感人至深。欣賞詩歌當從感情入手,寫作更須“發諸真情”。詩人韓瀚以“帶血”的語句,歌頌與政治強權抗爭的女性張誌新,批判那個扭曲的年代扭曲的人格:“她把帶血的頭顱,放在生命的天平上,使所有的苟活者,失去了——重量。”慷慨悲涼,震撼心靈,如嶽飛《滿江紅》,“千載下讀之,凜凜有生氣焉”。讀讀詩詞,更會懂得真情才有真語。

常常覺得腹中空空而開口無言嗎?那就讀一讀詩詞吧。“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原來,平常事物,也可信手拈來,皆成妙章。“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將豪邁胸懷,化為鮮明形象,的確感人肺腑鏗鏘有聲。“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之初唐豪情壯誌,豈不使你回腸蕩氣心靈為之震撼,感受深刻而汩汩湧出?“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豈不引起你的柔情萬種思緒千般,豈不催你提筆寫下綿綿惆悵切切心語?

女孩喜歡詩詞,大抵是因為那些句子裏描寫的一種意象,簡單輕盈,朦朧婉約,品之如飲香茗,耐人回味。加之視角的新穎與跳躍的節奏感,讓詩詞如多彩的畫卷,亦如律動的舞蹈,誘惑著人的心扉。

喜歡是基礎,妙用活用才是更高的境界。近代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當中用了三句詩詞來表達三種意境,從而說明成大事者必須經曆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為“無言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第二種境界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為“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三種境界,三句詩詞,這是多麼簡練的概括。僅僅用了三句便將創業時的無人理解,創業中的勞苦,創業成功的喜悅寫了出來。而且不僅僅於此,其實不論是在創業,還是做學問,還是其他的,都可以用這來形容。這難道不是一種美嗎?

談話中如果能妙用詩詞,你的語言就不會再幹巴枯燥。送別時,吟一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失敗時,吟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奮鬥中,吟一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成功時,吟一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既富有形象性,又充滿感染力。不需要多說,你的情意已圓滿傳達。

古典詩詞,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那些膾炙人口的詞作,精美絕倫,但凡稍通文墨的中國人,沒有不喜歡唐詩宋詞的。女孩經常細細地品讀詩詞,透過那些篇章,你會看到那條鋪滿鮮花的田園小徑,看到那座照亮旅途的航海之燈,看到那扇矚望環宇的心靈之窗。

會說話的秘密

輕吟淺唱,徜徉在這詩意的生活裏,既能靜靜地感悟著生命之美,又能使話語精彩絕倫、熠熠生輝,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