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能說會道的“柔道術”(1 / 1)

有位營業員一次接待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大娘。老大娘選好了兩把牙刷,由於營業員忙著又去接待另一顧客,老大娘道聲謝後就抬腳走了。這時營業員才想到錢還沒收。

營業員一看,大娘離櫃台不遠,便略提高聲音,十分親切地說:“大娘——您看——”

老大娘以為什麼東西忘在櫃台上了,便走了回來。營業員舉著手裏的包裝紙,說:“大娘,真對不起,您看,我忘記給您的牙刷包上了。讓您這麼拿著,容易落上灰塵,多不衛生呀,這是入口的東西。”

說著,接過大娘的牙刷,熟練地包裝起來,邊包邊說:“大娘,這牙刷,每支五角五分,兩支共一元一角。”

“呀,你看看,我忘記給錢了,真對不起!”

“大娘,我媽也有您這麼大年紀了。她也什麼都好忘!”

這個營業員用了一個小小的“迂回術”,很自然地把大娘請了回來。又很自然地把談話引到牙刷的價格上,這樣一點撥,大娘也就馬上意識到了。

整個談話中,這位聰明的營業員沒有說一個發難的詞,沒有一句說及錢未付,啟發得十分自然,引導得十分巧妙。

如果她不是使用“迂回術”,而是對著剛離開櫃台的大娘喊一聲:

“哎,您還沒付錢呢!”

這樣做也未嚐不可,並且省力多了。但是,對方會十分難堪。使顧客難堪,對做生意是不利的。所以,聰明的女人懂得迂回表達,施展口才的“柔道”,使事情達到意想的效果。其實,聰明女人深諳的“柔道術”招數頗多。

一般情況下,人們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使用語言的內涵和外延都應是確定的,要符合邏輯的規律,不能任意改變概念的範圍。

一位美國客人參觀韶山毛澤東故居之後,在附近一家個體飯店吃飯。老板娘燒得一手正宗湘菜,使美國客人吃得十分滿意。付款之後,客人突然發問:“如果毛澤東主席還在,會允許你開店嗎?”這話甚難回答,說允許,顯然不符合事實;說不允許,又有貶低否定之意;幹脆不回答,也會影響交際氣氛。但見老板娘略加思索後,從容回答:“如果沒有毛主席,我早就餓死了,哪裏還能開店呢?”多麼巧妙的答話,多麼敏捷的口才柔道術啊!

上述美國客人的問話中,其實包含著一個隱蔽的判斷。老板娘聽出了客人的弦外之意,便巧妙地轉移話題,用毛主席締造新中國的功績以及對自己現實生活的影響,來回答客人旨在否定毛澤東主席的問題,既不輕慢客人,又維護了毛主席的曆史地位。

此類“話題轉移”的語言技巧,有時也是反駁對方的一種有效方法,英國的某一知名女作家在劍橋大學禮堂的演說剛剛進行一半,突然有個故意搗亂者高聲打斷她:“狗屎!垃圾!”把她的話貶得一錢不值。女作家麵對狂呼著的搗亂者,報以微微一笑,然後平靜地說:“這位先生,我馬上就要談到您提出的髒亂問題了。”那個搗亂者被她一下子弄得啞口無言了。另外一個國家的一位著名女詩人有一次在會上朗誦了自己的新作後,收到一張條子:“您說您是一個集體主義者,可您的詩裏卻總是‘我’‘我’……這是為什麼?”詩人宣讀完這張條子,隨即答道:“希特勒卻不然,他講話總是‘我們’‘我們’……難道你以為他倒是一個集體主義者嗎?”會場上頓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聰明的女詩人抓住對方問話中的“我”,未作正麵解釋,而是轉移話題,以反問希特勒的“我們”來做答,巧妙地回擊了對方。

會說話的秘密

在某些特殊場合,人們又可以利用言語本身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來“偷換概念”,使對話雙方話題中的某些概念的本質含義不盡相同,以求得特殊的交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