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美化自己的聲音(1 / 1)

在與人交往過程中,給人留下第一印象的除儀表之外,便是聲音了。可以說,在決定第一印象的要素中,儀表和聲音可謂平分秋色。一個人的聲音好不好聽,在人際交往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果一個女人的外表舉止很優雅,聲音也很甜美,就會更具有感染力。

聲音與遣詞

良好的詞彙能使你的談話活潑生動,不過這都得靠聲音傳送。遣詞與聲音決定了你的溝通能力,以及公眾對你的看法,這種影響不論是公事或與朋友交往都無時不在。

很多人完全不曉得自己的聲音聽來怎樣,當有機會聽到自己的錄音時,通常會大吃一驚:“這是誰的聲音?我的聲音不是這樣的。”事實上,我們平常所聽到的隻是自己說話聲的回響,和別人從外界聽到的並不一樣,也和錄音帶裏的聲音不同。

至於聲音,除了技術性的修飾外,重要的在於內在感情、個性色彩。現代人講究男女平等,男女之間應該是平等式交流。有人認為淑女應該輕啟櫻唇,說話輕聲細語,忌張大嘴巴;有人遮著嘴巴說話,故作矜持,都是不可取的。有些不符合現代觀念的古老禮儀應當摒棄。

人的聲音雖說是先天的,但也離不開後天的培養與修飾。

訓練悅耳的聲音。

某人聲音“很好聽”,她很可能具備以下特質:

①清晰易懂,發音準確。

②說話時不拔尖吊嗓,語調沉穩,聽了就很舒服。

③聲音散發熱情,聽不出疲勞或沮喪感。

④講話沒有口音,即使有也不明顯,而且很悅耳,不會嚴重到讓人聽不懂。

⑤聲量大小適中,不會太大或太小。

⑥速度平穩,不快不慢,甚至會因語意改變而調整速度。

說話與發聲是門藝術,除講究抑、揚、頓、挫之外,還要求速度適中、強弱得當、高低和諧、感情豐富、轉折自然等。

包裝聲音有三個要素,即節奏感、音量、說話的速度。

①要注意音調的高低變化。有的人講話習慣於保持同一個音調,時間長了,就會使聽的人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達不到講話的表達目的。這樣,再精彩的內容也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也不利於交往。

②注意口齒清楚,不要有太多的尾音,每個音節之間要有恰當的停頓。太大的聲音讓人反感,以為你在那裏裝腔作勢;音量太小會使人聽不清楚,讓人誤以為怯懦。一般來講,要根據聽者的遠近,適當控製自己的音量,最好控製在對方聽得見的限度內。

③說話速度不要太快或太慢,應追求一種快慢有序的音樂感。在主要的詞句上放慢速度作強調,在一般的內容上稍微加快變化。無變化的聲音是單調的,如同催眠曲,令人進入精神麻痹狀態。

說話的音量和音調也隨著內容和情緒的變化而變換,時而侃侃而談,如淙淙流水;時而慷慨激昂,似奔瀉的瀑布。在不同聲音段裏,要有高潮、有舒緩、有喜憂,才能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巧妙地利用嗓音來加強語言效果,這是演說家的秘訣。優美的嗓音富有磁性,具有聲樂感,能使人一開口就吸引住對方。

有時說話聲音難聽,恐怕自己也很難察覺到,由於家人和朋友都已習慣你的聲音,所以並不在意,也不會告訴你他們的想法。懂得如何美化聲音是寶貴的資產,因為難聽的聲音可能阻礙事業發展,也必然影響人際關係。既然改造聲音是自我改進中較容易的一種,而且到處都有幫手和輔助器材,何不馬上采取行動呢?

首先,找一台錄音機,錄下自己的聲音,例如朗誦、談天,或和人通電話,而且時間要長。這些錄音帶就像鏡子一樣,清楚呈現你的聲音;或者隨身帶著錄音機,連續錄幾個小時,到後來你就幾乎忘了錄音機的存在,聲音也就更自然。錄完後安靜坐下,自己先聽過每卷錄音帶,然後要求家人或好朋友花幾分鍾聽聽看,請他們坦白告訴你聽後感覺。

會說話的秘密

在練習說話時,應力求找到一種既適合自己又使人動聽的語言表達方式。這樣通過包裝聲音,就會使你的整個形象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