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能說會道講技巧(1 / 1)

如果說說話是一門藝術,那麼這門藝術可以說曆史悠久。在人際交往中,說話的藝術性體現在:盡管人人都會,然而效果卻大不一樣。有句話叫不會說話得罪人,不會燒香得罪神。許多人之所以不受別人喜歡就是因為不管對方是什麼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結果常常鬧出一些矛盾和是非,不僅得罪了人,而且在很多方麵為自己帶來不利的影響。

某單位有位叫老王的同誌很不會說話,經常得罪領導而不自知。一次,領導喬遷新居,請大家去“暖鍋”。到了領導家裏,大家圍著領導夫人,這個說“真年輕”,那個說“衣服好得體”,老王卻說:“嫂子,嫂子,我給你推薦一種特效減肥藥吧……”領導夫人聽後,狠狠地白了他一眼。類似的事情很多,因此與他一起參加工作的同事,提拔的提拔,重用的重用,隻有老王還是一個“大頭兵”。單位上有好心人奉勸老王,說:“你這個同誌啊,什麼都好,就是那張破嘴得罪人。”由此可見,說話作為人們最簡單、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人生當中不可避免地要與各種各樣的人交往,人際關係的好壞往往會決定一個人終生的命運。在與別人交往的時候,善於運用一些語言技巧,學會“看客上菜”,不僅可以輕鬆改善人際關係,也能讓自己受到更多人的歡迎。我們知道在人際交往中麵對的人和事是多種多樣的,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在不同的環境中,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采取不同的方式,說不同的話,但是要想話說得既得體又不失分寸,除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思想修養外,還必須掌握一些言語交際中針對人們的普遍心理而采用的討人喜歡的說話技巧。那麼,在人際交往中,人與人交談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又該怎樣避免“禍從口出”?就讓我們來看看交際達人所的說話技巧吧。

第一,說話時要認清自己的身份,談話要有的放矢。任何人,在任何場合說話,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這種身份,也就是自己當時的“角色地位”。比如,在自己家庭裏,對子女來說你是父親或母親,對父母來說你又成了兒子或女兒。如用對小孩子說話的語氣對老人或長輩說話就不合適了,因為這是不禮貌的,是有失“分寸”的。

第二,應善於運用禮貌語言。禮貌是對他人尊重的情感的外露,是談話雙方心心相印的導線。人們對禮貌的感知十分敏銳。有時,即使是一個簡單的“您”“請”等字眼,都可以讓他人感到溫暖和親切。

第三,說話要有善意。所謂善意,也就是與人為善。說話的目的,就是要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忠言不必逆耳,良藥不必苦口”,這是聰明人在人際交往中奉行的原則。俗話說:“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把握好這個“分寸”,那麼,你也就掌握了禮貌說話的真諦。

第四,說話要盡量客觀。這裏說的客觀,就是尊重事實。事實是怎麼樣就怎麼樣,應該實事求是地反映客觀實際。有些人喜歡主觀臆測、信口開河,這樣往往會把事情辦糟。當然,客觀地反映實際,也應視場合、對象,注意表達方式。

第五,要耐心地傾聽談話,並表示出興趣;不要隨便插嘴,打斷別人的話。談話時,應善於運用自己的姿態、表情、插語和感歎詞。一個有經驗的談話者,總是使自己的聲調、音量、節奏與對方相稱,就連坐的姿勢也盡力給對方在心理上有相容之感。

第六,不要忘記談話的目的。談話的目的通常有這樣幾點:勸告對方改正某種缺點;向對方請教某個問題;要求對方完成某項任務;了解對方對工作的意見;熟悉對方的心理特點等。一個善於交往的人,一定不是個說話時不知所雲、東拉西扯、離題萬裏的人。

第七,不要憨言直語。要廣納各方麵的意見,不要隻憑自己的一時衝動,說出冒犯對方的話。當需要指出別人的錯誤時,絕對不要直接向任何人提忠告,而應婉轉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隻有言辭委婉得體,才能融洽感情,辦成事情。

第八,適度的讚美。適度的讚美具有一種魔力,能夠縮短與他人的距離。讚美他人應讓被讚美人感覺到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而不是應付式的恭維、阿諛、拍馬屁。

會說話的秘密

談話時不要總自己講,應讓別人有講話機會。人們最關心的是自己的事情,因此,要多問對方樂於回答的問題,鼓勵他們談論自己和自己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