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維,不論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都是一件利器,因為誰不願意聽讚美呢?但應用的尺度恰當,那叫恭維,如果不恰當,則要叫“拍馬屁”了。有這樣一段關於恭維的描述:“恭維分有三六九等不同質地的類別。上等品被稱為‘讚美’‘讚揚’‘讚許’‘稱頌’等,下等品則被貶為‘討好’‘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獻媚邀寵’等。”可見,恭維他人並不是簡單的事,也是十分需要技巧的。如果話說的不恰當,時機不對,不能拍到“馬屁股”上,反而會拍到馬蹄上。因此,要想獲得良好的效果,恭維的話就一定要得體。
不可過於誇張
在讚美他人時適當誇大一些能更好地表達心中的喜愛之情,對方也會欣然接受,但如果過於誇張,就會有阿諛奉承的嫌疑。而且,如果想讓別人接受並喜歡你的讚美,你的讚美就得發自內心,言不由衷的讚美不僅無法博得對方的歡心,還會招人厭惡。
一對青年舉行結婚典禮,男青年有一些跛腳,而女青年的相貌也不敢讓人恭維。主持人卻在典禮上說:“各位到場的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參加今天的婚禮,今天的主角是新郎××和新娘××。這二位可以說是天作之合,您看我們的新郎英俊瀟灑,貌似潘安,形如趙雲,再看我們的新娘,美麗大方,端莊典雅,簡直就是貂蟬在世,楊玉環重生……”
雖然是讚美之詞,卻讓人聽來那麼不自然,對於相貌平平的新郎和新娘而言,也許還會有些刺耳。由此看來,過分的誇張會使讚美變了味兒,讚美脫離了實際情況,就會讓人感覺缺乏真誠。
背後稱頌效果更好
背後說對方的好話,遠比當麵恭維效果要明顯。也許你會擔心,在背後稱讚別人,他會知道嗎?不用擔心,我們在背後說他人的好話,會很容易傳到對方耳朵裏去。而且,當我們的好話是在背後說時,對方會更加認為我們是出自真心,從而會更加領情,並感激我們。
《紅樓夢》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史湘雲、薛寶釵勸賈寶玉為官,這使賈寶玉非常反感,對著史湘雲和襲人說:“林姑娘從來沒有說過這些混賬話!要是她說這些混賬話,我早和她生分了。”湊巧這時黛玉正來到窗外,無意中聽見賈寶玉的這番話,“不覺又驚又喜,又悲又歎”。結果寶黛兩人互訴衷腸,感情大增。
在林黛玉看來,寶玉在湘雲、寶釵、自己三人中讚美自己,而且不知道自己會聽到,這種好話就千金難換。在背後讚揚別人,能極大地表現你的胸懷和真誠,有事半功倍的功效。當別人了解到你的真誠時,對你的信賴會日益增加。
勿講外行話
恭維別人是對別人的認同與肯定。所以,在恭維他人時切勿講外行話。要慎重地選擇讚美的角度,不要不懂裝懂,這樣不但無法獲得對方的歡喜,還會落下笑柄,被人嘲笑。
一天,一個年輕人有幸遇到了一位非常著名的詩人。這位詩人屬意象派,詩中喻體很多屬意識流,頗受年輕知識分子的推崇。這個年輕人為了顯示自己緊跟時代潮流,對文學知之甚廣,就說:“您的詩寫得太好了,我讀了好幾遍也沒弄懂是什麼意思。”
如果像這位年輕人這樣讚美別人,恐怕會把人的鼻子都氣歪了。對一個人的讚美,是對其優點、成績、水平等的賞識和稱讚,因而需要一定的水平。讚美別人時說外行話,既不能達到讚美的目的,還會暴露自己的無知,容易被大家嘲笑。但你不可能是萬事通,總會有知識是你所不知道或無法弄清楚的。因此,為了不說外行話,你可以這樣做:
①讓你的誇讚適可而止。如果你並不了解對方和他所從事的行業,他的優點、成績等,你可以用簡單的讚美,譬如一句:“您真的很棒”“你真是行業精英”。這已經能使對方很滿意了,切勿再說更多的溢美之詞,因為說的多,就容易露了馬腳。
②用模糊的語言進行讚美。對於你不熟悉的事情,要用模糊的語言進行讚美。即使再蹩腳的業內人士也會比你懂得多,所以不要說得太細。譬如讚美一個書法家,你可以說:“您寫的字真是不錯,有時間能給我指點一二嗎?”這樣說,既給了對方適當的讚美,又不會暴露出你不懂書法。
吝嗇你的讚美,別處處戴高帽
不要隨便恭維別人,你至少要了解他,知道他的可讚之處在哪裏,否則亂扣高帽的後果就是招人懷疑和反感,使你的讚美就像垃圾一樣,隨處扔而處處都招人厭。
高帽就是美麗的謊言,要讓人樂於相信和接受,首先便不能把傻孩子說成是天才一樣的離譜;其次是美麗高雅,不能俗不可耐、低三下四,糟蹋自己也讓別人倒胃口;最後便是不可過白過濫,毫無特點。
會說話的秘密
恭維是人際交往中一個必備的交際手段,隻是要看你會不會用,能不能用好。如果能將恭維這頂高帽扣好,相信你在職場和生活中會贏得更多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