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的場合你一不小心,一旦失言,你的話就可能中傷到某個人,引來禍端。在任何地方和場合,針對任何話題,都要做到說話看場合、有分寸,這不僅是在同事之間,也包括在朋友,甚至是夫妻之間都應該注意說話的分寸。
我們常說:“言多必失。”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總是滔滔不絕地講話,說太多了,話裏就自然而然地會暴露出許多問題。言多必失,禍從口出。特別是人多的場合,你一不小心,一旦失言,你的話就可能中傷或傷害到某個人,這自然會給你招惹禍端。
由於“言多必失”的教訓很多,不少人將“三緘其口”作為處世的座右銘。那些成功的人就能把握好分寸感,不管在什麼場合都是落落大方,說話的時候,說得很充分,不該說的時候,一句話也不說。
有的人口齒伶俐,在交際場合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這固然是不少人所向往的。但如果在人多的地方,口無遮攔,說錯了話,說漏了嘴,也是很難補救的。所以,往往在人多的場合盡量少講話,並講究“忌口”。否則,若因言行不慎而下不了台或把事情搞糟,那是最不合算的事。我們要記住這樣一個原則,在任何地方和場合,針對任何話題,我們都要做到說話有分寸。
避免談及別人的隱私和錯處
有人喜歡當眾談及別人的隱私和錯處,有時會使自己陷入非常尷尬的境地。在一次宴會上,某人在酒桌上向鄰座的一位女士講起某校校長的秘密來,同時表現出對校長卑鄙行為的大為不滿,並大大地說了一堆攻擊的話。
直到後來,那位女士問他說:“先生,你認識我是誰嗎?”
“還沒有請教貴姓。”他回答說。
“我正是你說的那位校長的妻子。”
這位先生立時窘住了,場麵非常尷尬。這位女士很有教養,沒有一當麵指責他,但這位先生口無遮攔給別人留下了一個非常壞的印象。
不要傷害別人的自尊
夏天的最後一節音樂課,教師妮婭要學生們默寫五線譜。10分鍾後,妮婭叫上去一個名叫喬塞的男生,和她一起給學生記分。
那天,妮婭穿著一件低領口的襯衣,她的兩隻胳膊都伏在講台上,整個雪白的胸部通過低低的領口暴露在喬塞的眼前。正處在青春期懵懂的少年,不由自主地把手伸向了她的胸部。教室裏頓時湧起一陣騷動,有人開始陰陽怪氣地吹口哨;妮婭條件反射地握住了喬塞已經觸摸到她胸部的手,眼睛裏閃過一絲憤怒,隨即,鎮靜了下來。
此時,喬塞也覺察到了自己無意中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觸電似的抽出手,羞愧得無地自容。
妮婭很快就恢複了她的微笑,她摸了摸蝴蝶胸針,然後將拇指和食指捏在了一起朝空中揚了揚,對大家笑著說:“螞蟻怎麼爬到胸針上來了,喬塞,謝謝你幫我捉了一隻,你沒有發現還有一隻嗎?”
妮婭不動聲色地維護了懵懂少年喬塞的自尊。後來,喬塞終於沒有辜負妮婭的期望,成了一名作曲家,他創作的《青澀歲月裏的蝴蝶胸針》連續數周在流行音樂榜上排名第一。
一句話,挽救了少年喬塞的一生。可見,不要傷害別人的自尊,能對一個人有多麼大的影響。
說話形式的選擇要與場合相適應
一位湘籍著名歌星應邀到長沙做嘉賓,主持一個義演節目。隻見她手持話筒,朗聲說道:“那次在中央電視台舉行青年歌手大獎賽,我給‘娘屋裏’的參賽選手打了最高分,下次‘娘屋裏’的伢子妹子到北京參賽,我還要給他們打最高分。”
這話不無失體之嫌。若是在私下場合對“娘屋裏”的人說說私情乃人之常情,而在這義演的嚴肅場合,說的又是嚴肅莊重的大獎賽評選打分的問題,如此的偏重於“情感”而疏於“理智”的話語,人們不禁會問:作為評委,其公正何在?這樣的話顯然與自己主持人的身份不符。
不論什麼時候,在公共場合,說話時都要注意說話的分寸。沒有考慮周到的話,最好少說。
會說話的秘密
說話注意分寸,要做到慎言、忌口,同時還要注意說話的場合、地點和說話的對象,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亂說一通。同時還要注意說話的內容和方式,做到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一個字也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