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人至察則無友(2 / 2)

阿根廷著名的足球運動員迪戈·馬拉多納在1986年的世界杯上和英格蘭球隊相遇時打入的第一球是“頗有爭議的手球”。據說墨西哥一位記者曾拍下了“用手拍球”的鏡頭。

後來,有一位記者問他,那個球是手球還是頭球時,他機敏地回答:“手球一半是迪戈的,頭球一半是馬拉多納的。”馬拉多納的回答故意裝糊塗,但是卻頗具心計,倘若他直言不諱地承認“確實如此”,那麼無疑承認了這場比賽的不公正性。但如果不承認又有失足球明星的風度。這妙不可言的“一半”與“一半”,等於既承認了球是手臂撞入的,頗有明人不做暗事的大將氣概,又在規則上肯定了裁判的權威,具有君子之風。

由此可見,在與人交流時使用糊塗語言的重要性。在與人交談時還有一個重要的用處,就是使用糊塗語言能夠給人台階下,使雙方都皆大喜歡。

某學校的一位女老師偶然發現有幾位同學正拿著實驗室的凸透鏡在陽光下玩耍,剛好學校的實驗室丟失了一麵凸透鏡。此時這幾位同學發現了老師,神情非常驚慌,老師肯定了自己的判斷。

但是老師並沒有責怪他們,而是笑著說:“喲,這凸透鏡找到了,謝謝你們啊!昨天我到實驗室準備實驗,發現少了一個凸透鏡,我想大概是搬遷過程中丟失了,我沿途找了好幾遍都沒有找到,謝謝你們幫我找到了這個凸透鏡。這樣吧,你們繼續做實驗,下午還給我也不遲。”

這幾位同學也鬆了一口氣,連忙答應了下來。下午這幾位同學果然把凸透鏡送了過來。

這位女老師很聰明,她故意裝糊塗,誤以為他們幫助自己找到了凸透鏡,將責備化成了感激,自然令學生在擺脫尷尬的同時又羞愧不已,老師的目的也順利地實現了,同時也維護了學生們的自尊心。

由此可見,有時候裝裝糊塗、說說糊塗話還是很有好處的。但是這裏麵還是大有學問的。

第一,說糊塗話要講究場合。

說糊塗話和保持沉默一樣,該講真話的時候就不能夠裝糊塗,如果到了該講真話的時候還裝糊塗,那就會犯原則性錯誤。

第二,說糊塗話要看人。

說糊塗話要看人,有些人可以對他們說糊塗話,而對有些人則不能夠用糊塗言語。例如,娟是一個工作認真的好護士,但是這天她上班卻遲到了,按科室管理製度,護士長是要批評她的,並且要扣除獎金。但是護士長卻沒有這樣做,晚上,娟主動找到護士長檢討,護士長卻說:“哦,我的印象中你是一個認真細致的人,總是提前接班。”而有些護士平時就不求上進,護士長就會嚴厲地批評他們。所以說,說糊塗話也是大有學問的。

生活中,揣著明白裝糊塗是一種達觀,一種灑脫,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練達。懂得了這一點,我們才能挺起剛勁的脊梁,披著溫柔的陽光,達到希望的彼岸。李白有一句耐人尋味的詩,叫“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揭示了糊塗學意義上的處世法,這是指在一些特殊的場合中,人要有猛虎伏林、蛟龍沉潭那樣的伸屈變化之胸懷,讓人難以預測,而自己則可在此期間從容行事。當然做到“明知故昧”,絕非易事,如果沒有高度涵養,斤斤計較,是斷然不行的。

裝糊塗在人際相處上很重要。心胸開闊些,寬容大度些,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如果發生意見不一致,爭論一陣,見不出高低,便不必再爭論了。沒有多少原則性的大是大非,何必非爭個清楚明白呢?你知道自己的意見正確,對方同樣認為自己正確,這樣,就應當裝糊塗,讓爭論在和平的氣氛中結束。

有時候聰明,大多數時候糊塗,偶爾也會揣著聰明裝糊塗。很多事情都有一個平衡點,糊塗一些,火候不到,過於聰明,就破壞了和諧,微妙之事必有微妙之法。大家都糊塗,世界就亂了,大家都聰明,世界就更亂了。所以,掌握糊塗和聰明的平衡才是關鍵。

會說話的秘密

在人生中,人們定會遇到許許多多令自己“難堪”的情境,對此,人們可以借助於“糊塗”,“忍讓”一下,不過於斤斤計較,暫時“吃點小虧”,做點“退卻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