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8章 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1 / 2)

中國有句諺語說:“到什麼山唱什麼歌,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生活中的人是各種各樣的,因此,他們的心理特點、脾氣秉性、語言習慣也各不相同,也就決定了他們對語言信息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女人要注意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不能用統一的通用的標準語的說話方式來交流。

良好的談吐可以助人成功,蹩腳的談吐則令人障礙重重。我們身邊的人總是多種多樣,有口若懸河的,有期期艾艾、不知所雲的,有談吐雋永的,有語言幹癟、意興闌珊的,有唇槍舌劍的……人的口才能力有大小之分,說話的效果也是天差地別的。因此,要想在說話上成為高手,達到“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的境界,就必須要把握其中的奧秘。

有個叫許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鄉。魏明帝察覺之後,便派人去抓他。

他的妻子為了把這件事爭辯過來,趕出來告誡他說:“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讓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於哀情求饒。因為,依皇帝的身份地位是不可能隨便以情斷事的。皇帝以國為大,以公為重,隻有以理斷事和以理說話,才能維護好國家利益和作為一國之主的身份地位。

於是,當魏明帝審訊許允的時候,許允直率地回答:“陛下規定的用人原則是‘舉爾所知’,我的同鄉我最了解,請陛下考察他們是否合格,如果不稱職,臣願受罰。”

魏明帝派人考察許允提拔的同鄉,發現他們倒都很稱職,於是將許允釋放了,還賞了一套新衣服。

許允提拔同鄉,根據是封建王朝製定的個人薦舉製的任官製度。不管此舉妥不妥當,它都合乎皇帝在其身份地位上所認可的“理”。許允的妻子深知跟九五之尊的皇帝打交道,難於求情,卻可以“理”相爭。於是,叮囑許允以“舉爾所知”和用人稱職之“理”,來抵消提拔同鄉、結黨營私之嫌。看來,許允的妻子確實掌握了“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語言藝術。

說話是要有對象的,對牛彈琴,說得再精彩也是沒用的。女人隻有根據實際情況,一點一滴地了解對方、熟悉對方,才能夠盡其所能地施展自己的言語魅力。這對於所熟悉的人是容易做到的,但對於初次見麵的陌生人,女人應該做到:邊看邊說,察言觀色,巧妙應答。

看麵部表情

一個人心靈中的每一項活動都表現在臉上,刻畫得很清晰、明顯。有時,對方口頭表示讚同,但他的眉頭卻不知不覺地緊皺了起來,或者他的嘴唇突然緊閉,而且嘴角向下撇。這些表情恰恰是內心不愉快的流露。因此,他口頭上的讚同其實是言不由衷的。

看身體表情

幾乎每一種體態、每一種動作都是一種特殊的語言,都在表現著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假如談話的人雙腳開立,雙臂交叉在胸前,就表明此人懷有某種敵意,他在自我防衛;而當他不僅雙臂交叉,而且雙拳緊握時,那就是說他不隻是在自衛,而且要進攻了。又如一個談話者常常攤開雙手,表明此人是真誠坦率的,對人毫無提防之心。

看語言表情

與人交談時,女人不但要看他說什麼,而且還要看他怎麼說。這就要從對方說話聲音的高低、強弱、快慢、腔調等聽出他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這是因為,說話聲音的種種變化不但是表現一個人的性格,而且能夠表明一個人的情緒與心境。例如急性子的人說話節奏快、聲音響亮;慢性子的人說話節奏緩慢、聲音低沉;憂傷時人的語速慢、聲音低、節奏平緩;而興奮時人的語速快、聲音高、節奏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