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陳小姐找到了一份在咖啡館做服務生的工作,沒想到第一天上班就被解雇了,就是因為她不小心說了一句不該說的話。那天,陳小姐剛一上班,店裏就進來了三位客人,她隨即拿著酒水單去讓這三位客人點餐,第一位客人點的是冰紅茶,第二位客人點的是冰咖啡,第三位客人點的也是冰咖啡,但是,他特別強調要用幹淨一點的杯子。
很快,陳小姐將這三位客人所點的飲料,用盤子端了出來,一邊朝他們坐著的方向走來,一邊還大聲地向這三位客人問道:“你們誰點的冰咖啡是要用幹淨一點的杯子……”
就憑這一句話,老板當然會毫不客氣地炒了她的魷魚,因為這樣說話會被客人誤解,認為有的杯子是不幹淨的,簡直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一樣的意思有不同的說法,但是不同的說法在別人聽來感覺是不同的,一個聰明的女人在說話的時候首先會想清楚自己的話要達到什麼效果,再選擇適合的語句。
一所修道院有兩個年輕的修女,兩人過去都有抽煙的習慣。為了能解煙癮,其中一位去問老院長:“禱告的時候能不能抽煙?”結果此人被臭罵一頓回來。另一個修女問老院長:“抽煙的時候可不可以禱告?”這人居然被院長大大地誇獎一番,稱讚她連抽煙都想到要禱告。這兩個修女,所做的事是一樣的。隻因說話的角度不同,而招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待遇。
清代有位女子,自幼蘭心蕙質,婚後夫家雖然不富裕,小夫妻之間倒也融洽恩愛。不曾想一年後丈夫忽染絕症,撒手歸西。其時少婦還不到二十歲,而家中婆母早已經亡故,隻有四十多歲的公公與日漸長大的小叔子。那少婦日夜操持家務,並不嫌勞累,但正值青春妙齡,夜夜獨守空房,日子久了,就生出再嫁的念頭來。
但是這件事非同小可,當地素以“民情淳厚、風俗清明”著稱,族人們非常看重貞節操守。鄉鎮裏還建有貞節牌坊多座,貿然提出改嫁的要求,必為夫家不容。
怎麼辦呢?聰明的少婦終於想出一條計策,並趁回娘家之機請代筆人寫了訴狀藏好。
後來,外村的一位男子托媒人前來說合,少婦同意了,不過立即遭到夫家及族人的堅決反對。無奈,隻好訴至公堂。少婦拿出早準備好的訴狀,遞進縣衙。訴狀上僅有16個字:“夫亡婦少,翁壯叔大,瓜田李下,該不該嫁?”
縣令看了狀紙,沉吟良久,批準了再嫁的請求,並暗暗為這少婦的智慧所折服:她並沒有正麵與節烈風俗開火,而是指出可能更加傷風敗俗的危險境地,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會說話的秘密
說話時注意審時度勢,從而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一個足夠聰明的女人往往會這樣做。